一篇《牛蛙之殇》,道出多少童年之痛

来源:红网  作者:顾觐皓
2017-09-08 22:09 点击:

近日,上海退休老教授一篇名为《牛蛙之殇》的6000字长文在社区炸开了锅。长文讲的是外孙不堪中国式“牛蛙教育”的重负,患上抽动症,幼升小之际接连遭多所小学歧视,入学无门,全家愤然决定带孩子离开上海移民出走。

笔者就是上海人,在上海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小孩考入上海四大民办小学,是牛蛙,若没考上,是青蛙。所以这些私立名校就是家长眼中的“香饽饽”,若能考取,以后进入重点学校的机会就会比其他普通学校的学生机会多,《牛蛙之殇》因此得名。

老教授《牛蛙之殇》之所言的确不假,与以前的孩子相比,现在孩子的童年少了许多天真烂漫,多了不少教材试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至理名言”不知是何人所言,也不知为何不胫而走,以至于被许家长过分地诠释。为了这条虚虚实实的起跑线,家长们用各种跨年龄层的知识填满了孩子有限的大脑空间,让许多像教授外孙一样孩子不得不负重前行,失去了宝贵的童年。

然而事与愿违,老教授的孙子在最有希望上的学校的最后一轮面试时,因为幼儿抽动症,小动作过多而被学校拒绝,而令孩子患上这一病症的原因就是孩子的父母给了太多的压力,用高计量、高添加的“饲料”催着他长大,逾越了孩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所以患上了这个毛病,冥冥中也是一种讽刺。

写下这篇文章的老教授,在孩子的教育中始终是位旁观者,但对于家长的越俎代庖,其仍旧忍痛割爱,对小外孙走上“牛蛙道路”表示默许。这是因为天下所有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然而笔者认为,正是这种沉默与心态,给予了孩子太多的压力。

“都是为你好”,许多家长都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早早就为孩子铺好了未来的“康庄大道”,殊不知孩子虽小,却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但面对家里长辈的层层围攻,这点小小的想法就被扼杀在摇篮里,故而孩子的天性被人为地扭曲,我们剥夺了孩子几乎所有本该拥有的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笔者不赞同牛蛙式的教育,却但对于老教授所言的家学表示认同。“所谓的家学,就是让下一代,比我们更能接近真实的自己。我们所积累的所有财富与资源,并不是要全部交给他,而是让他在这一切的对照之中,比我们能更快地洞察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虚掷时光与人生。”

从古至今,一直有书香门第之说,长辈的职业、品行深刻影响着孩子成长的方向。出门在外我们最怕别人说自己孩子没有教养,因为这句话把整个家族都批评了一遍。所以笔者认为,教育孩子,言传不如身教,让孩子考取知名大学,不如先教孩子如何待人处事,生活中也并不缺那些高分低能的案例,牛蛙之殇还是少些好。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检察日报 浏览:228 2021-04-29
光明日报 浏览:224 2020-12-14
红网 浏览:273 2020-07-11
畅享生活 浏览:230 2018-07-31
红网 浏览:206 2017-10-30
红网 浏览:281 2017-10-26
红网 浏览:153 2017-09-10
红网 浏览:79 2017-09-08
红网 浏览:150 2017-09-08
红网 浏览:298 2017-09-05
长江网 浏览:155 2017-08-28
红网 浏览:196 2017-08-12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6
畅享生活 浏览:36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48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40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