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5年后才亮新作表明一种态度

来源:长江网  作者:刘天放
2017-08-28 09:08 点击:

日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做客新华访谈,接受新华社、新华网专访,回答网友关心的热点话题。在谈到“获得诺奖后为何一直没出新作品”时,他说:“我2012年获奖之后也没有在刊物上发表过作品,写当然在写,也是想写完了以后放一下,打磨得尽量让自己满意一点儿,希望让读者也比较满意,我没有偷懒,一直在写。”

在8月23日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开幕式上,莫言也公开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最新进展。他说:“这次我在故乡山东高密写了一批短篇小说,最长的一篇也不超过一万字,估计大家很快就能在《人民文学》和《收获》上看到。” 据悉,莫言的戏曲文学剧本《锦衣》和组诗《七星曜我》将在2017年第9期《人民文学》杂志发布。

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头上顶着“诺奖”花环的莫言再亮新作,必定会引起高度关注。这位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的诺奖得主,在获奖前可谓高产,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然而,获奖已过去5年,人们自然对他的新作更加期待,都想看看这位被诺贝尔文学奖“洗礼”过的当代著名作家,究竟能拿出什么样的作品示人。毕竟,任何光环都将褪去,而再写出触动人心的作品,才是作家的使命。

令人欣慰的是,莫言没有因获奖偷懒。不过,人们对他新作的期待也显得有些着急。毕竟,作家不同于影视明星,对一部作品从构思到写作再到出炉,要经过精心的思考、提炼和积淀。有些作品甚至需要长期的酝酿和写作后才能与读者见面。诚如他自己所言:“重新拿起笔来写小说,我感觉自己有很多新的想法。因为生活在变化、人在变化,过去我作品中所描写的很多人物形象已经退出了他们各自的历史舞台,而一批具有时代感的年轻的人物形象开始登场。”这需要他重新思考,对写作的题材、角度、方式等,都将会有所调整。

而莫言5年来准备第一次比较集中地发表作品,这至少表明了他的一种态度,即他还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这种对事业追求的态度,值得称道。身为诺奖得主,莫言的标杆意义显而易见,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他意志力的一个考验。喧嚣的创作氛围,各种荣誉和活动的侵扰,追星般的狂热,已使作家的精力和身心受到了巨大挑战。而等了5年,终于要有答案了。然而,人们不该对他的作品过度挑剔,最该看到的是他的“不偷懒”乃至勤奋;指望莫言再获一次诺奖,肯定不现实。

但这并不意味着莫言可以原地踏步,事实上,莫言也不可能吃老本儿。作为顶级作家,他需要做出榜样。而作家以何种态度对待创作,那才是最重要的。无独有偶,近日,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也出版了自己的新作,即她近些年短篇小说的结集、聚焦都市人生百态的《飞行酿酒师》。她称:“进步何其难,我唯有老老实实努力。”这就是作家的创作态度,只是铁凝说了出来,莫言是在默默地践行而已。

是的,作家只有沉下心去创作,才有可能出精品。不要眼睛紧盯着莫言5年来未出新作,那是他在凝心聚力。如果他像某些人那样,跟风炒作、追求流行、精通“制胜术”或“吸金术”,甚至复制抄袭,那么他怎可能是诺奖获得者?遗憾的是,如今不少人仍用经济方式来解决文学问题,仍用娱乐方式解决精神问题,甚至用物质标准去衡量文学标准,用功利化方式对待文学艺术。而文学自有其“文火慢炖”的特征,需要老老实实的创作态度才行。

无论是莫言还是铁凝,其态度都渗透着对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对其身为作家这一符号的敬畏。文学不仅来自于作家的想象,更来自于深入的观察和体验,没有坐冷板凳的气魄,缺乏坚守文学良知和精神的底线,绝不可能成为受欢迎的作家。由此,莫言“没偷懒”,他5年后才亮新作表明一种态度,那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文学精神负责的态度。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192 2022-07-15
360常识网 浏览:33
畅享生活 浏览:307 2021-04-18
人民网 浏览:210 2020-08-15
光明日报 浏览:351 2020-06-21
红网 浏览:143 2017-10-24
解放军报 浏览:171 2017-09-18
红网 浏览:100 2017-09-17
红网 浏览:157 2017-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