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被逼捐,折射慈善事业发展不成熟
2017-08-27 10:08 点击:
近日,九寨沟地震后,吴京被逼捐1个亿的新闻又冲上了搜索头条。应该是《战狼2》的票房突破50亿大关,一些“道德帝”又来“炒冷饭”了。
众所周知,捐款是人们在没有外压力的情况下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捐款的对象、范围、标准和项目,也由捐款者确定。吴京愿意捐当然是好事,且在地震后不久捐款100万,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行为,即使其不捐也属正常。但一些“键盘侠”,自己没有捐款,还在网络上理直气壮地挥舞道德“大棒”,对名人及富人进行逼捐,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同样因天津港爆炸事件被网友逼捐过的马云曾说过一句话:“你捐是对的,你不捐也有理由,但是你自己不捐,让别人不捐那是不对的。”这话就很有道理。为什么每当天灾人祸之后,都会出现这种逼捐的现象?归其原因,还是同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不成熟有关。
一是与传统思想有关,国人的财富一般都会留给后人或家族,很少捐出去;二是慈善意识和文化氛围的薄弱,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对慈善了解少,慈善行为只是偶尔行之,有时候还是在行政力量或是社会舆论裹挟下进行;三是对慈善的误解,认为慈善就是富人的事情,越有钱就越应该多捐;四是捐款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让捐款人一捐再捐,让慈善捐助成为可持续行为,还缺少更好落实政策;五是慈善机构公信力不强,有政府背景的红十字会在“郭美美事件”后声誉被重创,而社会公益组织代表壹基金也因为拨付不透明等原因而饱受专业人士质疑。导致人们对捐款有很大的疑虑。
有鉴于此,有关部门需大力宣传慈善事业,让大众明白其意义,消除认识误区,在全社会形成慈善共识,还要制定政策保护和落实捐款人权益,以激发捐款动力,同时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监管,使慈善机制运行更加完善;慈善公益组织需要加强自身管理和建设,利用好善款,做到收支透明、公开、规范,减少外界质疑;作为个人,需要改变传统观念,践行慈善理念,同时加强对慈善事业透明化和规范化的监督。
慈善不是富人或名人的慈善,而是所有人的慈善。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点滴爱心汇聚起来就会形成大爱。而逼捐只会让慈善变味,让捐款者的一腔爱心收到伤害,让想捐者望而却步,这对慈善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如何激发富人或名人以及基数更多的普通人捐款,加强对慈善事业各个环节的监督,乃至让中国的慈善事业成熟起来,这才应该是网友们真正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发展慈善公益,是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和延伸。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需要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些“键盘侠”“道德帝”的逼捐可以休矣!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126 2021-04-08 |
畅享生活 浏览:305 2021-01-06 |
畅享生活 浏览:275 2020-07-15 |
北京青年报 浏览:255 2020-07-04 |
畅享生活 浏览:291 2020-06-24 |
畅享生活 浏览:151 2020-05-09 |
新华网 浏览:182 |
北京青年报 浏览:152 2020-04-21 |
畅享生活 浏览:238 2018-12-26 |
畅享生活 浏览:233 2018-06-16 |
畅享生活 浏览:225 2018-06-12 |
解放军报 浏览:157 2018-02-09 |
红网 浏览:183 2017-09-21 |
长江网 浏览:361 2017-09-11 |
新华社 浏览:229 2017-09-01 |
畅享生活 浏览:230 2017-08-28 |
长江网 浏览:190 2017-08-19 |
长江网 浏览:205 2017-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