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请你足够相信”不能停留在口头呵护

来源:人民网  作者:雷雨
2017-08-23 10:08 点击:161

对大多数新生来说,入学报到的日子是幸福而兴奋的。但对安徽盲人考生王宠来说,伴随入学的却是一堆麻烦事儿。不仅被校方以安全为由拒绝居住学生宿舍,同时配备导盲犬或助残车的请求也尚未得到回应,让未知的求学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样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据统计,全国仅肢体残疾人数就超过了2400万人,今年高考中共有5626名残疾考生申请了高考合理便利,不少考生即将迈入大学校门。就在不久前,身患重度残疾的甘肃考生魏祥书写的求助信风靡网络,得到清华大学的积极响应,一句“请你足够相信”让无数人泪目。随着入学节点的临近,高校残疾人辅助设施正面临大考。

要让人“足够相信”,决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呵护,还要有现实中的倾斜。经调查发现,有的地方,盲道铺了,却在其中惊现路灯柱子;坡道设了,有的被自行车阻挡,有的隐蔽不好发现;无障碍卫生间也有,但马桶却没有配套……可以设想,当残障学生身处这样的无障碍设施之中,一个人想要完成日常行为必然举步维艰。

当然,基于这样的尴尬,很多人选择家人陪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设施不便的困境。然而,这不应成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失位的理由。毕竟,对不少求学的残障人士而言,一个家人的陪伴等同于家庭一个劳动力的转移。如果受制于经济条件的窘迫、设施保障的失修,残障学生或许最终只能选择“躲”起来,这与求学的初衷显然相去甚远。

要打破这样的循环,高校责无旁贷。毋庸讳言,距离无障碍社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障碍校园却并不是遥不可及。从校方的角度来看,从决意录取的那刻起,就应当为之提供完成学业所必需的基础保障。无论如何,为学子解除求学的后顾之忧,是大学精神的内涵所在。反过来说,为残障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场景,既可以减轻学校、家庭日常的照料,也是对学生精神层面的鼓励和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残障人士求学之旅只是这个人群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终究将考验整个社会的保障水平。不能将所有担子压在起跑线上,中途的物质和精神补给同样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无障碍社会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有“足够相信”的关爱,再加以“足够相信”的设施,才能去拼搏“足够相信”的人生。

胡适曾说,“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其实,还应该再加上一条,他们怎样待残障人士。社会的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而对这些即将开启大学生涯的残障学生来说,出航的东风已经吹起,要想达到梦想的彼岸,还需绵绵不绝的风,牢不可破的船和奔向远方的心。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随便看看
人民网 浏览:227 2020-07-07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201 2020-06-21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286 2020-06-16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344 2020-05-26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200 2020-05-23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276 2020-05-22
人民网 浏览:270 2020-05-22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322 2020-05-02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292 2020-05-01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217 2020-05-01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160 2020-04-29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165 2020-04-28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152 2020-04-28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213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