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江:跳出独木桥思维看高考

来源:畅享生活
2013-06-09 10:06 点击:

高考固然是一场大考,但在人生和社会的考场上,走过高考时间,其实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需要跳出“独木桥思维”来看高考。

有数据显示,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12万,这一数字已经连续5年下降。而据教育专家统计,今年全国放弃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约为100万。就在人们的目光聚焦于高考考场内的同时,这些考场外学生的命运同样引发了热议。

100万人弃考,如果不明就里,很可能会被这个数字吓一跳。然而,从各方分析来看,这100万弃考者,其流向是比较复杂的。既有主动放弃的,比如选择“洋高考”而出国留学;觉得成绩不好而退却;在就业压力下直接转入劳动力市场。也有“被弃考”的,尤其在一些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校,为“提高”升学率,动员或者强迫成绩差的学生退出考试。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弃考原因的多样化,既有时代发展变化的因素,也有诸多现实的无奈,但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些学生不再挤高考这座“独木桥”,转而寻求其他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使我们对今天的高考有了新的观察视角。

30多年前,当中国百废待举之时,邓小平毅然决定恢复高考,让天下读书人振奋不已,也开启了一个宏大的社会流动进程,无数人的命运因高考而改变,“大学梦”是多少学子孜孜以求的梦想。即便在今天,高考仍然是国家选材的重要渠道,也是平民子弟改写人生的一大契机。教育部长袁贵仁就说过,我们不能取消高考,取消了高考,穷人更占不到便宜。

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随着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由此带来的结果,一是高考“选拔尖子”的特征愈渐淡化,而是凸显对广大高中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考查检验。二是“一考定终身”正在成为过去时。进了大学门,并不意味着能端上金饭碗。大学生的发展前景,与教育专业设置、学生自身能力、经济社会形势等变量都有关系。比如,今年虽被不少人称为“最难就业年”,但大学生找工作难与企业招不到满意人才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高考固然是一场大考,但在人生和社会的考场上,走过高考时间,其实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需要跳出“独木桥思维”来看高考。对教育而言,应走出分数崇拜和升学率指挥棒的误导,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宽松的平台。而对整个社会而言,更应读懂弃考背后的发展焦虑,用公平正义的力量,打造包括高考在内的多元化上升通道,让现实的阳光以更多角度照进每个人的梦想。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薄荷健康 浏览:179
环球时报 浏览:159 2021-07-10
畅享生活 浏览:160 2020-12-09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137 2017-09-09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6
畅享生活 浏览:36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48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40 2025-03-20
科技日报 浏览:147 2025-03-13
扬子晚报 浏览:195 2025-02-25
扬子晚报 浏览:237 2025-02-20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浏览:127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225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242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