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峰:公函求情,隐藏着怎样的“内情”?
2013-06-09 10:06 点击:
湖南省麻阳县文化局两名官员因贪腐案件被抓后,涉案单位向法院出公函求情。公函称,“该同志素质高,才40岁,正值为党和人民作贡献的有为之年,请求法院对其从轻判决”。(中新网6月8日)
涉案单位竟然以机关“公函”形式,为本单位的贪官向法院求情,这种荒诞离谱行为的非法性质,无疑显而易见。一方面,它明显干扰了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依据我国《宪法》,“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另一方面,就发函单位自身来说,这一“求情”做法同样也明显涉嫌越权行事、违法滥权,僭越了公权机关应有的起码权力界限。顾名思义,机关“公函”之为公函,正是因为它“姓”公,代表的是公共权力,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沦为联络私人感情、为个人求情的私函,这诚如有法律人士指出的,“既然是公文,其权力源自老百姓的赋予,为贪官发函求情意味着权力的滥用”。
在这种十分明显的基本法律背景下,当地政府机关依然堂而皇之坚持为贪官发求情公函,并且是“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一致同意”的结果,原因究竟何在?个中究竟蕴藏了怎样的“内情”?所谓的“该同志素质高”、“正值为党和人民作贡献的有为之年”等说辞,显然只是完全不合逻辑、禁不起任何推敲的蹩脚荒唐借口。政府官员私分贪污公款,还谈何“素质较高”,又如何“为党和人民作贡献”———难道“不贪污”不是政府公职人员必须恪守的最基本素质和“作贡献”的基本前提?
而真正更合乎逻辑的公函求情“内情”无外乎这样几种可能,或者是基于某种“物伤其类”式的“官官相护”或者说“保护干部”的官场本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捞人”;或者干脆就是基于某种维护共同腐败利益的需要,为避免产生“拔出萝卜带出泥”效应,而不得不按照官场潜规则,竭力营救同类或努力使其“封口”。这诚如有论证在分析“问题官员几乎能100%复出”现象时曾指出的,“一些被问责官员本来就是代人受过,被问责时,是被允诺了一定回报的,这就包括未来复出和升迁,不让复出,就是违反了官场的潜规则”。
因此,对于荒诞的“公函求情”,仅止于谴责其非法违法性质,其实远远不够,而更重要的是,能否进一步彻查其中可能隐藏的上述种种“内情”、隐情,并据此穷究炮制“求情公函”相关官员的责任,比如,渎职滥权的责任,其实“沆瀣一气、屁股也不干净”的同流合污腐败责任。
□张贵峰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红网 浏览:239 2017-08-13 |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5 |
畅享生活 浏览:35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6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39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3 2025-03-20 |
环球网 浏览:193 |
科技日报 浏览:144 2025-03-13 |
扬子晚报 浏览:194 2025-02-25 |
扬子晚报 浏览:237 2025-02-20 |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浏览:126 2025-02-20 |
畅享生活 浏览:224 2025-02-20 |
畅享生活 浏览:241 2025-02-20 |
畅享生活 浏览:231 2025-02-20 |
畅享生活 浏览:60 2025-02-20 |
畅享生活 浏览:186 2025-02-06 |
畅享生活 浏览:59 2025-01-21 |
畅享生活 浏览:38 2025-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