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手段戳穿披着信息化外衣的招生骗局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周志宏
2021-07-06 12:07 点击:

某考生小徐高考后因几分之差和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小徐的母亲通过朋友介绍找到刘某,刘某称可以先让小徐通过网络注册学籍后,由网络教育转为某重点大学普通本科教育,且名额有限,一个名额要30余万元。警方介入调查发现,这个诈骗团伙做了一个与该重点大学招生网站相似的网站,利用本地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机构的熟人,专门物色病急乱投医的家长行骗。(法治日报7月4日)

随着2021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针对莘莘学子的招生诈骗也披上信息化外衣卷土重来。高考成绩公布前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种种手段,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等实施诈骗。

必须知道,高校招生录取是有严格的工作流程的;高校招生计划是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的;未经有关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是一律不得安排招生的。即便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也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高考录取过程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由此可见,所谓“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上学渠道”,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除此之外,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2020年5月,考生家长陈某某在某网站上认识一名男子,该男子称能帮助陈某某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通过网上多次联系,陈某某相信了男子的谎言。之后,他陆续向该男子支付7万余元,结果可想而知,非但没被录取,反落得人财两空。

还有一些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其实,高考招生录取系统有着严密的全国统一的认证加密体系和监督机制,所谓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或者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等都是骗人的伎俩,这是一;再者,目前,国家建立了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能保证各个教育阶段的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上学。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助,都不应要求学生在电话中告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对于这一点,所有考生和家长必须要有清醒的认知,如发现有类似要求的,有必要先向学校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以免上当受骗。

招生诈骗年年有,诈骗手法年年翻新,公安机关年年打击,可招生诈骗仍十分猖獗。时下竟然披上了“信息化”外衣,让人难辨真假、防不胜防。也屡屡有人中招被骗。前面揭示的几类招生常见骗局,不仅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见招拆招,注意防范,执法机关更应加大打击力度,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骗子披上 “信息化”外衣搞招生诈骗,警方更须创新破案手法,以现代化技术和法治手段,剥去骗子的“信息化”外衣,戳穿不法分子利用招生诈骗的种种卑劣伎俩,重典惩处不法分子利用招生诈骗的犯罪行为,维护招生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护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289 2023-03-20
畅享生活 浏览:249 2023-03-02
畅享生活 浏览:310 2022-10-20
畅享生活 浏览:341 2022-09-30
畅享生活 浏览:258 2022-09-28
畅享生活 浏览:365 2022-08-29
畅享生活 浏览:255 2022-08-19
畅享生活 浏览:240 2022-08-18
畅享生活 浏览:148 2022-07-28
360常识网 浏览:63 2022-04-27
畅享生活 浏览:854 2021-09-03
畅享生活 浏览:350 2021-08-18
畅享生活 浏览:174 2021-08-18
光明日报 浏览:157 2021-07-13
人民日报 浏览:154 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