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黑心餐”坏了“五一”小长假的美味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周志宏
2021-04-30 12:04 点击:

“五一”期间,外出游玩、家庭聚餐用餐机会增多,人员聚集和流动量加大。昨日,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五一”餐饮消费食品安全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餐饮消费食品安全。(南宁云—南宁晚报4月29日)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首个“五一”小长假来了。 “补偿式出行”也好,“迁徙式旅游”也好,“报复性旅游”也好,“人从众”的景观就在眼前了。多个机构预测,今年五一假期将成为“史上最火五一”。这个五一假期将有多达2.5亿人次出行,意味着交通、酒店、景区等相关产业将迎来如潮游客。

2.5亿人次出行,安全无疑是头等大事,无论是自驾还是公共交通,也无论是自由行还是跟团出游,抑或是宅家、就地“逛逛”,都必须遵纪守法,把出行安全放在第一位,绝不能由于任性、冒险、不守规矩、心存侥幸而导致“意外”;除了出行安全,餐饮消费食品安全同样是“五一”出游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重中之重”的话题。

不能让“黑心餐”坏了“五一”小长假的美味。这里说的“黑心餐”指的是令人震惊的天价饭菜和令人作呕的餐饮安全卫生等方面。

曾几何时,38元一份变38元一只的“天价虾”、15元一碗仅有4根的“天价面条”等“天价”餐饮“名闻遐迩”,让多少游客“‘闻’而却步”?给当地旅游市场添了多大堵?只有涉事景点及所属政府部门心里明白。纵观近年来多地发生的多起“宰客”事件,人们发现,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旅游景区、网红景点,“宰客”手段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标价规则不严谨的背后,是处罚机制不给力,最终导致“宰客”现象屡禁不止。

南宁市市场监管部门新近发布“五一”餐饮消费食品安全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外出聚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场所,不要在无证餐饮店或流动摊点消费;用餐时,应注意食物是否新鲜,是否有异味,是否烧熟煮透;就餐后,记得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并留存好;网络订餐前,要了解有关信息,不向无证无照、证照等信息不全的商户订餐;尽量选择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较高、距离较近、短时间内可送达的餐饮服务单位订餐;不要购买不新鲜的果蔬和水产品、未经检疫检验的肉类及其制品、死因不明的禽、畜肉等,不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不吃腐烂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生食海产品,不食用来源不明野生蘑菇。消费者若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违规线索,或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食以安为先。时下,正值春夏交替季节,南宁市市场监管部门的这个提示太重要、太及时了;对于“五一”期间出行的入群不只具有针对性,更具有指导性。

只不过,餐饮消费食品安全仅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显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当地有关职能主管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强化对餐饮业价格、食品质量、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执法检查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将处罚机制纳入法治轨道,不能时紧时松;提高“宰客”业主的违法成本,罚要罚得“黑心”业主“肉疼”,做到处罚一个,震慑和教育周边,严防“黑心”业主重操旧业、变本加厉“宰客”,对执法不严、包庇甚至纵容或变相纵容“黑心”业主“宰客”的部门和人员要严厉追责。不能让“黑心餐”坏了“五一”小长假的美味;不能让极个别“黑心”业主为当地旅游市场抹黑;更不能让无所作为的职能部门“逍遥自在”。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6
扬子晚报 浏览:306 2024-05-28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浏览:301 2022-12-27
北京商报 浏览:221 2022-12-18
畅享生活 浏览:256 2022-09-27
畅享生活 浏览:232 2022-08-11
北京青年报 浏览:294
老少教你瘦 浏览: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