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份子”咋就变成了“要面子”?
2017-09-16 12:09 点击:
25岁的肖小姐毕业三年在重庆主城工作,今年的国庆假期本来准备回老家好好休息,结果假还没开始休便接到了6张“红色罚款单”。8天6场婚礼,行程满满的,一个月不吃不喝工资都不够随份子,假期还没开始,就感觉没有了。(9月14日《齐鲁晚报》)
作为适婚族的笔者,身边像新闻中肖小姐这样有这种“福气”的朋友也不在少数。面对马上要到来的国庆长假,内心是喜忧参半,接踵而来的“红色罚单”,让原本定好的出游计划也泡了汤。
“随份子”作为一种民俗,其原本的意义是凑份集资、群策群力,体现了互相帮衬的人情味儿,更是连接社会关系的纽带。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随着日渐增长的攀比之风,“随份子”也变了味儿。无论红白喜事、乔迁升学,都要摆上那么几桌,广邀亲朋好友。越来越多的人感叹,每年最大的开支就是随份子了,人不到钱都得到。份子钱也从原来的几元、几十元上涨到几百上千元了,少了觉得拿不出手,多了经济上又难以承受。
为什么好好的民俗会变成今天这般令人为难?除了经济水平提高的原因以外,讲排场、摆阔气等不正当攀比现象才是令份子钱水涨船高的主要原因。
随份子的人要看“行情”,收份子的人要看厚度。越来越多的人随份子都不是考虑自己的收入条件,而是随大流,看亲戚朋友怎么随,而往往收份子一方关注的是“赚多少”。礼尚往来变成了一种金钱化的利益关系,这就让“随份子”变了味道。这也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冷漠,社会攀比之风盛行。
面对高额的份子钱,不少人想出了不掏或者少掏份子钱的对策和高招。一位李先生从事销售工作,因收到厚厚一叠请柬,而选择申请加班这样一种“逃单”方式。甚至有一些年轻人想出了“红包白条”的方式,虽然办法不错,却包含着无奈和心酸,最终还可能断送了交情。
改变这一现状,应该从送礼和收礼的双方做起,从实际出发,不攀比,不从众,拿出自己认为最能代表自己祝福的贺礼。可以几个朋友一起买一份不错的礼物或者一起送个红包。对于收礼方来说,不要过于看重礼金多少,不是有句话说得好“礼轻情意重”,关系的好坏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拿金钱衡量心意,那到最后一定收获了金钱,却失去了情谊。所以还是应该让祝福恢复原本的面目,不要让情谊染上“铜臭”的味道。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环球时报 浏览:449 |
减肥ing 浏览:207 |
减肥ing 浏览:227 |
新浪体育 浏览:238 |
减肥ing 浏览:158 |
减肥ing 浏览:283 |
360常识网 浏览:49 |
360常识网 浏览:56 |
360常识网 浏览:106 |
环球时报 浏览:194 2020-11-20 |
环球时报 浏览:157 2020-10-31 |
环球时报 浏览:166 2020-10-28 |
畅享生活 浏览:294 2020-07-14 |
新华网 浏览:232 2020-04-21 |
畅享生活 浏览:282 2019-12-24 |
红网 浏览:257 2019-08-07 |
红网 浏览:137 2019-08-07 |
光明网 浏览:170 2017-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