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以儿为质”式狂热传销者

来源:红网  作者:叶建明
2017-08-27 10:08 点击:193

一女子被朋友骗来做传销,经历七天洗脑,彻底沦为一名狂热传销者。为达到发大财目标,她将自己做生意的丈夫和儿子从老家河南骗至武汉,以4岁亲儿为质,逼骗老公成为她的下线,一起做传销圆“千万富翁”梦。(8月26日《武汉晚报》)

作为一个女人,丈夫和孩子应该是最亲的人。做传销做到逼骗老公,以儿为质,让人不可理喻。由此也可见传销洗脑的“威力”与可怕。

传销能够快速发展壮大,一定程度上也是利用了“聚众效应”——让越多人聚在一起听课,一起生活, 就越容易让人相信,越容易产生“总不至于这么多人都是笨蛋”的效果。特别是当有身份、有头衔的人也参与其中(有时可能是假冒的),或者“拉大旗作虎皮”,更会强化“聚众效应”,让不少人深信不疑,乃至出现狂热者。

这段时间,因为一个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殒命,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打击传销的专项行动。这很有必要。但是 ,对传销这个社会毒瘤而言,治理应更在于平时,更在于预防。不能指望一两次“狂风”便让其“烟消云散”。如果平时也注重对传销的“治疗”,将治理工作常态化责任化,一有苗头,一发现“原始病灶”就将其打掉,将其割掉,不让其发展长大,不让其长成巨大的毒瘤,那么,社会付出的代价显然要小很多。

其实,“聚众”的特性,决定了大多数传销组织不太可能隐藏得很深。无论是小区、居民楼里的进进出出,还酒店里聚会聚餐时的亢奋,抑或是公园里的“散步”,等等,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传销的踪迹。所以,只要平时发动好群众举报,切实抓好打击工作,是很有可能在其发展初期就及时打掉的。而若传销组织基本都能在发展早期被及时打掉,中毒太深或太久的狂热者,肯定会少很多,“以儿为质”的奇葩传销者,或许就不会出现。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随便看看
长沙晚报 浏览:334 2023-06-21
畅享生活 浏览:186 2022-10-14
中国妇女报 浏览:341
畅享生活 浏览:164 2019-05-26
减肥ing 浏览:237
减肥ing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