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粒“好种子”
2021-06-13 10:06 点击: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学习。袁老曾说过一句话: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你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时候,会慢慢影响别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粒“种子”就是一种指引,我们每一位年轻党员干部都当以袁老为镜,将其“种子精神”深植心中,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要汲取“种子精神”的养分,以实际行动践行梦想、实现价值。
要做一粒心怀感恩、永葆初心的种子。袁老冲破传统学术观点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他直言: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弘扬科学精神。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个是基本前提。只有对祖国和人民满怀热爱,才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去为党、为国家做事,心存感恩去为老百姓办实事;才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只有永葆为党、为民初心,始终感念人民的哺育与支持,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为民谋福祉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才能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遵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政治本色,为清白人、做干净事。
要做一粒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种子。袁隆平谢绝国外财团和研究机构的盛情相邀,放弃国外的优裕生活,心甘情愿扎根中国,始终坚守自己的科研阵地,心无旁骛看守自己的科研责任田。面对辉煌成就和巨大荣誉,他将杂交水稻研究作为自己奉献的舞台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正所谓“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就是一辈子”。奉献精神是党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根基,是党员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英雄先烈的牺牲与奉献换来国泰民安,“大国工匠”的奉献和坚持换来科技与技术进步,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们用善意和爱心换来社会和谐和温暖,警察、医生、快递小哥们用生命守护万家灯火、用汗水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奉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传递着正能量。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时时讲大局,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完成好每一项任务,看淡名利,看重事业,力争在平凡岗位上收获不平凡的成绩。
要做一粒厚积薄发、上进拼搏的种子。面对“水稻杂种无优势”的结论,袁隆平依然冲破传统理论束缚,坚定选择研究杂交水稻,从异形稻到杂交稻再到超级稻,从三系法育种到两系法再到一系法,他不断给自己压新担子,不断突破自我攀登新的高度,终于得以成功。袁老生前经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下田,是他对年轻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生的追求。他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地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直到今年年初,仍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年轻干部为了开花结果或长成参天大树的梦想,就要奋力扎根土壤,到重点工程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精准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实践等党和国家事业迫切需要的岗位上去经受考验和磨砺,真心实意投入基层工作、真情实感同群众沟通交流,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解决复杂矛盾的过程中逐步成长、历练成熟。“试玉要烧三日满,育才须经数年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坚持日积月累地“磨练筋骨”,才能开出绚丽花朵,收获丰硕成果。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866 2021-08-25 |
畅享生活 浏览:259 2021-08-18 |
畅享生活 浏览:143 2021-08-17 |
畅享生活 浏览:166 2021-08-14 |
畅享生活 浏览:188 2021-07-30 |
畅享生活 浏览:225 2021-07-09 |
畅享生活 浏览:240 2021-07-06 |
畅享生活 浏览:171 2021-06-30 |
畅享生活 浏览:243 2021-06-24 |
畅享生活 浏览:225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185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191 2021-06-08 |
畅享生活 浏览:248 2021-05-06 |
畅享生活 浏览:348 2021-04-24 |
畅享生活 浏览:166 2021-04-09 |
畅享生活 浏览:284 2021-04-06 |
畅享生活 浏览:252 2021-04-01 |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