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两位院士 汲取精神养料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叶基馥 赵金华
2021-06-13 02:06 点击:

5月22日,我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幸逝世,众多网友在网上纷纷悼念这两位院士:“双星陨落举国悲伤,大国功勋世人缅怀!”“医(衣)食父母两位院士,功德无量流芳万世!”两位院士生前分别为百姓解饥饿,除病疼,生后更是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和汲取不尽的精神养料,激励我们后人砥砺前行。

汲取“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干精神。与一些专家、学者为了个人名利能在期刊上发表论文,而削尖脑袋通过各种关系甚至抄袭造假相比,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脚踏实地、淡泊名利,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袁隆平为了让百姓摆脱饥饿,端上饭碗吃上白米饭,在荒芜的田野寻找稻种,在炎热的田头试验杂交,经过一次次的失败,终于在大地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吴孟超为了解除百姓的病疼,在手术台上一次次地攻克医学上的难点,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和第一例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手术,把论文写在手术台上和百姓心坎上。我们要弘扬这种脚踏实地、淡泊名利的实干精神,在新的征程和各自岗位上写出人民称道欢迎的“论文”。

汲取“爱心洒在人世间”的奉献精神。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毕生追求。他不仅为中国人民端上自己的饭碗而四处奔忙,即便90高龄还奔赴各地下农田。通过一次次的试种并扩大试种面积,每年增产的稻谷,可解决中国80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他还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把杂交水稻的科技成果惠及世界人民。攻克肝脏肿瘤,带给百姓幸福,这是吴孟超的一生追求。为此,他不仅在医院为患者治病,还在家里为挂不上号的外地患者就诊。当患者要送上红包时,他坚决谢绝:“你们看病已经花了很多钱了,我怎么能要你们的钱”。也是90高龄的吴孟超,还奋战在手术台前,一句“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就是他对这种奉献精神的最生动释义。我们要弘扬这种为民服务、播洒爱心的奉献精神,不问年龄和职位,只为百姓谋幸福。

汲取“一辈子用心干好一件事”的专注精神。自从袁隆平干上杂交水稻这一行,他便孜孜不倦,用心用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干到新世纪20年代,使我国的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从亩产500公斤向1000多公斤突破,用他的毕生精力解决人民吃饭这件头等事。吴孟超从事军医以来,也用他毕生精力干好肝胆肿瘤治疗这件患者和家属揪心事,并铸就了“勇闯禁区、勇于创新、勇往直前、勇攀高峰”吴孟超精神。我们要弘扬这种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让短暂的生命放出最灿烂的光辉。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128 2023-04-06
中国新闻网 浏览:269 2023-01-06
畅享生活 浏览:139 2022-07-27
畅享生活 浏览:126 2022-07-25
新华社 浏览:247 2022-05-19
畅享生活 浏览:200 2021-06-13
人民日报 浏览:252 2021-04-09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浏览:143 2021-04-02
广州日报 浏览:257 2017-10-16
畅享生活 浏览:110 2013-09-29
畅享生活 浏览:162 2012-07-23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