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杏媚:精准扶贫,心理要有所牵挂
2017-09-19 08:09 点击:
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习近平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对贫困群众深深牵挂。他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为了拉着困难群众的手一起奔小康,2013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腾讯新闻,2017年9月18日)
不管是对亲朋好友还是对职务对应的普通老百姓,只要心里对他们有所牵挂,就会自觉的去关注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会为了他们遇到的困难想办法。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亦如此,当你了解了什么叫真正的贫困时,当你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问题时,就能从心里牵挂着去干好每一项事。
有所牵挂就会带着问题深入。一个会牵挂的人不会独自享受自己的生活,不会不管不顾其他人过得怎样。精准扶贫不是短暂的工作,而是一项长久的攻坚战,需要深入实际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就如去调查,填写登记表如果没有心,没有牵挂,就只会考虑到书面要求,但如果是真心投入到工作中,就会发现除了表格信息,其他存在更多除了表格信息需要搞清楚的问题,会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这不仅是为了填表而填表,而是为了后面要做的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所牵挂就会消除私心干事。干部是百姓的父母,是人民的公仆,在小家庭里也许亲戚朋友更亲,但在大家庭里,不能偏心,除非是说了不会听的调皮捣蛋之人可以排除。在工作中除了对认识的人情况更了解,不能带感情,按标准、按程序铁面无私推进工作,贫困要能列出为什么贫困,不贫困又是达到了哪项要求,再综合分析,多次研讨得出最终数据,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有所牵挂就会懂得重点难点。也许都贫困,但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到田间地头走的多了,自然会明白有些地方真的太落后,因为交通、网络等的问题几乎与外界隔绝,一代又一代被封闭在山沟沟里,跟不上外界的发展。如果在贫困村贫困户里住上一天或者一晚,都会待不下去,试想那些村民是怎么过的,作为干部要对贫困对象有所牵挂,有能力解决就解决,无能为力的也请向上级反映情况,把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解决了,自己也放心了。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348 2023-02-27 |
畅享生活 浏览:309 2022-09-30 |
畅享生活 浏览:153 2022-09-27 |
畅享生活 浏览:175 2021-06-08 |
畅享生活 浏览:249 2021-04-24 |
畅享生活 浏览:235 2021-04-18 |
畅享生活 浏览:208 2021-04-16 |
畅享生活 浏览:229 2021-03-04 |
畅享生活 浏览:192 2021-03-04 |
人民网 浏览:284 |
人民日报 浏览:165 2020-07-15 |
畅享生活 浏览:283 2020-06-10 |
畅享生活 浏览:211 2020-05-23 |
北京青年报 浏览:285 2020-05-16 |
北京青年报 浏览:360 2020-05-09 |
新华网 浏览:241 2020-03-31 |
畅享生活 浏览:304 2020-03-14 |
红网 浏览:290 2020-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