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任务八大创新:首次开展地外天体巡视探测

来源:畅享生活
2013-12-01 14:12 点击:

原标题:嫦娥三号探月工程昨举行新闻发布会,目前探测器和火箭完成加注前各项工作

嫦娥三号任务八大创新

羊城晚报西昌讯特派记者鲁钇山报道:29日下午,关于嫦娥三号发射最新进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在西昌举行,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中宣部新闻局副巡视员刘春京等出席了会议。发布会上,裴照宇主要介绍了探月工程概况,嫦娥三号任务简介、主要创新点以及目前发射任务进展等6个方面的情况。裴照宇表示,目前探测器和火箭均已经完成加注前的各项工作,下一步将研究火箭推进器加注与发射的安全问题。

探月

分三阶段“绕、落、回”

裴照宇介绍,我国将探月工程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规划在2020年之前,分三个阶段,分别实现绕月探测、月面软着陆与月面巡视探查、采样返回,也就是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的“绕、落、回”三大目标。“绕”的工作,从2004年开始,2007年10月发射、2009年撞月的嫦娥一号,圆满完成。2010年嫦娥二号作为探月工程二期首个探测器登场。下月即将发射的嫦娥三号,就将完成首次“落”的任务。此外,还有嫦娥四号,目前它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同时兼顾了改进的功能。“回”的任务,从2011年开始,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要求

安全着陆月面行驶开展探测

裴照宇表示,嫦娥三号的工程目标包括3个方面:突破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研制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获得包括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器、发射场、深空测控站、地面应用等在内的功能模块,具备月面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

“我们对嫦娥三号成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就是探测器安全着陆月面,巡视器成功在月面行驶,分别开展探测工作”。

创新

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发射技术

嫦娥三号任务有八大创新点。第一、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地外天体着陆的全新航天器研制;无人着陆的控制方案;大动态、高精度导航敏感器的研制;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的研制等。

其二、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研制自动巡视探测器,是车辆技术、机器人技术和航天器技术三大技术的集合。

其三、首次开展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月球车在月面巡视探测采取自主导航和地面遥操作相结合。科学家提出科学探测需求,以此为牵引对巡视器任务进行多层次规划。

其四、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高精度入轨技术。嫦娥一号、二号的发射窗口当天一次,宽度为35分钟。而嫦娥三号连续三天,每天两个窗口,而且每个窗口都很窄。第一天的第一个窗口约4分钟,第二个窗口约1分钟。

其五、首次研建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测控网。嫦娥三号任务中我国将首次采用三向测量技术;开展着陆器和巡视器两器间月面通讯。

其六、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科学探测。采用月基光学望远镜,利用月球上有利空间位置进行天文观测;在国际上首次利用极紫外相机来对地球等离子体层进行观测;利用测月雷达对巡视路线上的月壳浅层结构厚度等进行剖面式观测;利用X射线谱仪和红外成像光谱仪对月面元素和物质成分进行探测。

其七、首次在我国航天器上采用同位素热源和两相流体回路技术,以满足探测器在月夜极端温度环境下生存需要。

其八、研制了一系列特种实验设施,形成一系列先进实验方法。

鲁钇山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305 2022-09-27
中国新闻网 浏览:414 2022-09-02
畅享生活 浏览:131 2022-08-29
中国新闻网 浏览:310 2022-06-07
360常识网 浏览:64
畅享生活 浏览:284 2021-08-13
畅享生活 浏览:204 2021-07-06
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 浏览:332
人民日报评论员 浏览:173 2020-12-24
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 浏览:482
环球时报 浏览:281 2020-11-25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2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