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正:中国航天活动不和别国竞赛 望印火星探测成功

来源:畅享生活
2013-12-01 13:12 点击: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新华社记者。嫦娥三号落月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关键一步,请问嫦娥三号有哪些亮点?

李本正:谢谢你提问,刚才新闻发言人介绍过程中已经介绍了一些。我们这次的亮点比较突出的就是落月和勘察,我国在航天器上首次实现在地外天体软着陆,查历史资料看,世界上自1976年探月工程告一段落以后,就没有哪个国家再到月球上进行落月探测。九十年代以后实现的环月探月是一次,到现在还没有进行落月探测,我国是这么多年之后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落月探测。落月探测难度这么大,所以需要精确的测控,要有准确的控制和可靠的执行,所以落月探测过程是我们的一个亮点。

再一个,我们这次实现在地外天体的巡视探测,月球车在月面上进行巡视探测是我们国家航天器第一次实践,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等月球车和着陆器落到月球上的时候,月球车从着陆器上走下来也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和落月巡视勘察,我们国家建立了一套深空测控网站,在佳木斯建了一个66米的大型测控网站,在新疆喀什也建立了一个35米的大型测控网站,在上海也建立VLBI66米的深空测控站。通过这几个测控站的建设,使我国的测控能力跟世界目前水平相差无几,我们不但具备了对月球测控能力,也为以后深空包括火星探测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再一个,我们这次到月球上进行探测,科学上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实践的探索,我们在着陆器和这次月球车上各搭载了4种有效载荷,对月面、月表进行勘察,特别这次将光学望远镜送到月球上,在月球上进行太空观测,这个过去没有做过,包括其他国家都没有做的,在月球上进行太阳观测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记者:您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刚才我注意到发言人提到说嫦娥三号任务需要攻克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大、实施风险高,我们很想知道嫦娥三号任务当中究竟面临哪些风险,对此是不是有足够预案和措施。刚才新闻发言人已经在发布过程中提到了七大关键技术,这也是这次研制过程中的难点与关键。

李本正:大家都知道航天任务是个高风险的事业,每一次发射都有风险。成熟的、经过多次飞行的可能风险就会小一些。这次嫦娥三号任务是首次进行,特别是嫦娥三号探测器,它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是头一次执行任务,肯定存在着很大风险。为了避免这些风险,我们在地面上做了大量的实验。也建设了大量的地面设施,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建设的大型设施。我们在北京建立了着陆实验场,为了对探测器落月进行实验,还在模拟月球表面月球车行走实验场地,有两个在室内一个在室外。虽做了这些模拟,但我们对月球上的认识还是不充分的,毕竟嫦娥一号、二号进行的是环绕探测,我们的认识还不可能那么完全和充分,所以存在着一定风险。从国际探测数据来看,世界各国对月球的探测共进行了129次,我们统计的结果成功率是51%。从这些数据来看,整个的探月活动风险还是很大的。

针对存在的风险,我们在研制过程中,从方案设计到初样研制,到最后产品出来,每一个阶段都为了回避风险做了大量的试验。在充分试验的基础上,我们还对执行任务的过程做了一些预案。就是针对从发射起飞开始到最后落月巡视勘察,每个过程中都要预想预判会出现什么问题,再针对这些预想预判的问题做一些预案,出现问题怎么办、如何处理。虽然做了这些工作,但毕竟这是我们的首次落月探测,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记者:我是香港《文汇报》记者。嫦娥三号将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后第三个拥有月面软着陆技术的国家,印度之前也刚刚发射火星探测器,有人评论说中印似乎在搞太空争霸,请问发言人,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李本正:关于月球探测,美国已经是人登到月球上了,前苏联是采样探测,我们这次是月球软着陆。刚才说到印度10月5号发射火星探测器,在这里我代表我国搞航天的同行对印度发射火星探测表示祝贺。虽然说后续,印度探测器还要在地球轨道上加速,最后才到火星轨道中去。按照现在的报道是明年的9月份到达火星,要环火星轨道,这个过程还是挺难的。如果印度这次能够圆满实现环火星探测,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成就,无论是对印度还是对国际火星探测都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作为中国同行我们预祝他们成功。

我们中国航天的活动,从来没有想跟谁搞竞赛,我们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中国航天活动,中国的航天活动始终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节点、按照自己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到现在,可以说,我们已经成为一个航天大国,我们的航天活动也发展到了深空探测。2000年的时候,中国发布了《中国航天白皮书》,在这个白皮书里提出了后续航天发展的规划,其中就提到要搞以探月为主的深空探测,也就是形成了的现在的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这些实现以后,我们必然要进行进一步的深空探测。

实实在在地说,我们没有跟任何国家竞赛。我们是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走的。和平利用太空是我们的宗旨,也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大家都是要利用太空资源开发太空、利用太空,为整个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去开发新的资源。前不久在北京开了世界宇航联大会,这是航天业的高级盛会。在中国召开,也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在这个大会上,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马兴瑞做了发言,明确讲中国的航天是开放的,是跟世界各国都可以搞合作的。也提到,我们在2020年前后建成自己的空间站,也是开放的,欢迎各国到这里共同探测。同样,我们的探月工程也是开放的,欢迎愿意合作的国家与我们共同合作开展活动。

李金铎:感谢大家对嫦娥工程的关心和支持,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加入收藏

标签: 中国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39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289 2024-11-22
畅享生活 浏览:288 2024-08-29
畅享生活 浏览:438 2024-05-07
中国新闻网 浏览:308
畅享生活 浏览:513 2023-08-08
畅享生活 浏览:577 2023-06-09
畅享生活 浏览:530 2023-06-09
畅享生活 浏览:537 2023-04-18
畅享生活 浏览:470 2023-03-20
畅享生活 浏览:374 2023-03-20
畅享生活 浏览:356 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