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教授谈网络反腐:反腐败必须要上下都使劲
2013-06-09 11:06 点击:
6月8日,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希贤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为广大网友深入解读中央巡视制度和中央反腐新思路。中新网记者 张龙云 摄
原标题:党校教授谈网络反腐:反腐败必须要上下都使劲
中新网6月8日电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希贤今日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深入解读中央巡视制度和中央反腐新思路。谈到当下“网络反腐”现象,张希贤表示,中国反腐需上下使劲。
针对有声音表达中央巡视组“来去匆匆”,难接地气的担忧,张希贤指出,巡视组持续时间的长短,需要根据情况调整,倘若事实证明确实不够,那就得延长个把月。张希贤进一步解释,一些“面上”的问题,例如信访、群体性事件,以及某位领导大吃大喝、作风不好,这些都是百姓可以看到的,相对好反映。真正严重的贪腐,百姓往往看不到。巡视组要做到“千里眼”、“接地气”涉及的是这两类问题。
张希贤说,揭发检举反腐败,个人危险性是很大的,有时候即便掌握着信息,也未必就那么直接地送到中纪委来。巡视组相当于古代的八府巡案,私下里和举报人谈,把其掌握的证据亮清楚,这个还是中央巡视组必须做到的。
针对网上“十个中央巡视组不如一个网络巡视组”;“真想反腐先把浮于网络的问题一一结账”的说法,张希贤表示不完全认同。他指出,反腐败必须要上下都使劲,只有网络反腐,也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另外作为中央来说不能无作为,无作为就等于袒护腐败、纵容腐败、扶持腐败。中央巡视组是代表中央自上而下抓,网络反腐代表基层民主自下往上抓,双方需要形成一种合力。
张希贤进一步指出,网络反腐的主体是好,但是网上的很多断头案,有一些情况,调查起来很麻烦,事实并非人们传言、想象的那样,调查得云里雾里。本来网络揭发很简单,但是一查证起来,那这件事就没头绪,反而整不清楚了。
张希贤强调反腐败必须要以法律事实为依据,不能按照网上说的办,反贪局要介入,纪检调查,法院量刑,这几方面最后一落实,结果会和网络上说的有很大差别,有的更严重,有的相对轻一些。况且,改革开放第一个三十年,积累起那么大的腐败现象,有些不是今天能够查的,不是今天能解决的事,需要逐步“解扣”。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人民日报 浏览:453 2022-12-18 |
新华视点 浏览:463 2022-11-05 |
畅享生活 浏览:586 2022-10-11 |
新华社 浏览:265 |
新华网 浏览:363 2022-08-30 |
畅享生活 浏览:132 2022-07-28 |
畅享生活 浏览:267 2022-07-19 |
新华网 浏览:274 2022-07-12 |
新华网 浏览:301 |
畅享生活 浏览:261 2022-07-04 |
畅享生活 浏览:176 2022-07-01 |
畅享生活 浏览:135 2022-06-29 |
畅享生活 浏览:250 2022-06-28 |
新华网 浏览:392 |
新华社 浏览:391 2022-06-23 |
新华网 浏览:368 2022-05-27 |
人民网 浏览:494 2022-05-12 |
减肥ing 浏览: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