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如何与病毒赛跑?传统出版社打破传统
2022-06-01 18:06 点击:
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已经第三年,但人类对于病毒仍有诸多未知。科学期刊作为传递科研发现的权威渠道,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今年5月底,旗下拥有《自然》杂志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已发表了超过6.7万篇有关新冠病毒的新文章。中国科学家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包括《自然》在内的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科学期刊上发表了近7000篇论文,引用次数超过22万。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中国总裁、全球图书业务总裁汤恩平(Niels Thomas)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科学和医学研究对于理解新冠病毒及新冠肺炎,对于寻找解决方案遏制其蔓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便人们能快速、直接地获取最新研究、证据和数据。”
对于科学而言,开放、合作是最重要的基础。汤恩平表示,在新冠疫情中,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由不同国家的科研团队合作完成,这种合作应当受到鼓励。
新冠疫情下,传统科学出版业的节奏被更加快速发表的预印本颠覆。有参与新冠一线疫苗和药物研究的科学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要了解关于新冠变异株的信息,就只能看biorxiv和medrxiv预印本,传统的科学杂志都赶不上病毒的速度。”
对此,汤恩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施普林格·自然在坚持严格的编辑标准的同时,与新冠病毒相关论文的出版速度也大幅加快,我们一直以来还通过部署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稿件评审速度。“
汤恩平同时表示,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有十分明确的预印本鼓励政策,旗下很多期刊提供In Review预印本服务,让作者可以在期刊审稿期间就与人分享已提交的稿件并追踪同行评审状态。
此外,据他介绍,自新冠疫情开始暴发以来,集团就已要求作者在向期刊提交与疫情相关的稿件时,尽可能快速和广泛地分享中期和最终的基础数据集,包括与公共卫生机构、研究机构及世界卫生组织分享。“我们还强烈建议他们将稿件存储在预印本服务器上。”
他同时强调,预印本和科学出版物是科研生态系统中两个非常重要但又有所不同的组成部分,它们有各自的价值。
“预印本是作者的稿件在期刊正式同行评审之前的版本,并存放于公共服务器上的,预印本实现的是完稿后就很快能与人分享尚未审查的研究发现;而出版物实现的则是阅读同行评审专家严格评估后的研究。“汤恩平解释称,”并非所有的预印本都会成为出版物,并且很可能会因为评审过程而有相当大的改动。”
一位中科院从事新冠研究的病毒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关新冠的论文,预印本我看得可能略多,虽然预印本没有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但是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能力,来判断研究的可信度。”
“虽然疫情之下,我们很难再通过学术会议或实验室访问这种方式与科学家密切接触,但我们仍然通过在线会议、虚拟社交访问等方式保持与科研界的沟通,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汤恩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上个月,汤恩平在上海疫情期间的视频收获了网友数十万点赞。“一些人不理解我的做法,觉得我自找麻烦。”汤恩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我会对全球其他地方的同事这样解释,大家的都是为了渡过疫情和回归正常生活。”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科技日报 浏览:171 2025-01-01 |
健康中国 浏览:292 |
光明日报 浏览:280 2023-10-18 |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419 2023-08-10 |
中国新闻网 浏览:287 |
畅享生活 浏览:512 2023-07-12 |
畅享生活 浏览:377 2023-06-09 |
畅享生活 浏览:274 2023-06-08 |
畅享生活 浏览:444 2023-04-11 |
畅享生活 浏览:909 2023-04-09 |
畅享生活 浏览:492 2023-03-31 |
畅享生活 浏览:378 2023-03-22 |
中国新闻网 浏览:207 |
中国新闻网 浏览:300 2022-12-27 |
畅享生活 浏览:324 2022-10-14 |
畅享生活 浏览:308 2022-09-30 |
新华网 浏览:431 2022-08-15 |
中国新闻网 浏览:326 2022-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