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权入法,教师节送给教师最好的礼物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王红峰
2020-08-27 16:08 点击:

近日,有媒体获悉,《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20年4月29日通过,将自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对各类主体职责、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教育惩戒、突发事件应对、“校闹”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规定,为广东省学校安全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广东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伟忠介绍,为有效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广东通过立法回应社会各界呼吁,赋予教师必要的教育惩戒权,强化对有不良行为未成年学生的教育纠正,加强对学生违法行为的处理。(8月27日蒲公英评论网)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 教育惩戒权入法,教师节送给教师最好礼物!

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目前尚未对教师惩戒权立法的内涵外延及行使细则予以明确界定和规制。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但是对于教师能够采取何种方式惩戒和管束学生,却没有明确的意见。2009年教育部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时,曾重申:“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是,何谓“适当方式”?基层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和正确把握。

20年前被老师看不起被欺负,20年后再打回去?2018年,网曝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33岁男子常某将初中老师拦在路上抽嘴巴还发视频炫耀,自称因当年家里没钱没权被老师欺负。去年,陕西省商洛市商丹高新学校13岁女生遭班主任王某长期辱骂事件引发关注。“熊孩子”在校闹事、不学习,该如何管教?洛阳市实验中学文峰校区两位教师花一年时间起草了1.1万多字的“学生教育惩戒法”, 期望规范惩戒手段。“惩戒”还是“体罚”,当需立法来界定的呼声日趋强烈。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应该“将戒尺还给老师”,但必须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并且细化相关规定,明确管教权的边界和限度。

而在国外,许多国家法律中明文规定惩戒权是教师的专业权利之一,隶属于教师职权,与教师授课自由权、授课内容编辑权、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权及自身进修权等,并列为教师可独立行使的教育权利。学校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惩戒,从实体到程序都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不仅有法律依据,还规定了谁可以行使、针对何种行为行使、行使的手段与形式遵循的程序以及学生侵权救济途径,做到依法惩戒。

如美国的教育惩戒类型主要包括口头训斥和劝告、 约谈家长、 禁止乘坐校车等无关法律的惩戒,以及留校察看、 参加社区劳动、 强迫转学、送到特殊教育学校等与法律行为相关的惩戒方式。校内教育人员主要实施口头训斥等无关法律的惩戒,法律行为的惩戒则由学校联合校外机构来实施。又如日本 《学校教育法》 总则第 11 条明文规定: “校长和教师,根据教育需要,可按照文部科学省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惩戒,但不允许体罚。” 教师对学生拥有如下惩戒权:放学后继续留在学校;课堂中罚站在教室内;多完成一些学习课题或清扫任务;口头斥责多动学生,让其回到座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规定要“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期待全国人大将《学校教育惩戒法》列入立法计划,加快立法步伐,赋予教师对“熊孩子”的批评权、惩戒权,让学校拥有表扬的和惩戒并举的完整教育权,并保证教育惩戒合法合理!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40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260 2024-06-25
畅享生活 浏览:346 2024-06-03
畅享生活 浏览:369 2024-05-28
畅享生活 浏览:385 2024-04-29
畅享生活 浏览:466 2023-11-21
畅享生活 浏览:895 2023-09-27
畅享生活 浏览:517 2023-09-20
畅享生活 浏览:620 2023-09-18
畅享生活 浏览:309 2023-09-12
畅享生活 浏览:531 2023-08-03
畅享生活 浏览:775 2023-07-31
畅享生活 浏览:534 2023-07-31
畅享生活 浏览:522 2023-07-26
畅享生活 浏览:373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