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恶不纵容的家教,熊孩子就会少一些
2020-08-03 14:08 点击:
“11幢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家好。今天我犯了一个错……”近日,宁波一位8岁男孩的检讨书刷爆了业主群。原来,他在乘电梯的时候,把32个楼层的按钮按了个遍,因而妈妈让他来“认错”。(7月28日浙江日报)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小恶不纵容的家教,熊孩子就会少一些!
一直以来,有两个孩子是网络热议的焦点,一个是别人家的孩子,一个是熊孩子,尤其是一到寒暑假,全国各地有关熊孩子的事件更是频发,人们在热议熊孩子事件的同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家庭教育最重要,而且要从小事抓起。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熊孩子”现象,其根源在于良好的、合格的家庭教育缺失。作为监护人,一些家长没有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起到监护作用,没有尽到教育义务。
家庭是新生一代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教师。树立远大的志向、追求高尚的人格、培养正确的安全观念和规矩意识,一直是我国家教的优良传统。诸葛亮的家书——《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忠告孩子不要过于追求功利;“俭以养德”忠告孩子要节俭,审慎理财,量入为出;“非志无以成学”告诫孩子要立志,要有决心和毅力,避免半途而废;“险躁则不能治性” 教育孩子要正确宣泄情绪;等等,诸葛亮教给儿子的道理,今日读来,依然让人受益匪浅。
虽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做人”要求和内涵,但爱国敬业、孝敬长辈、勤奋好学、自强自立、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美德却始终被人们所认可和赞赏。我国古人有句至理名言:“有才无德,行不远。”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与才华,也难以成材。父母自己如何“做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品行。一个老是对亲人、朋友、同事说谎的父母是无法教会孩子“老实做人”的,因为他自己的行为恰恰起到了相反的教育效果。所以,家庭教育重言传,更重身教。要让孩子贤自己须先贤;要教育孩子节俭自己须先节俭;要使孩子好学自己须先好学。家长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作为无声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发挥教诲作用。
有的人认为:做小恶无关大雅,只要不是大恶就行了。少子化的现实中,有些家长尽情的娇惯或者说溺爱,尽情的纵容,甚至助纣为虐,导致如今的部分少年无所畏惧、胆大妄为。岂不知很多不良现象往往都从“小恶无害”演变而来,如果纵容迁就,最后很可能结出社会不良现象的“恶之花”。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习惯的力量,比你想象的要巨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儿童成长恰恰是习惯养成的阶段。所以,作为父母,千万别在孩子犯错时,给他养成“找理由”的习惯。小恶不纵容、大恶方能止。期待家长及时纠正孩子的不文明、不守规矩等小恶,改正坏习惯用减法,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只有我们整个社会都能重视小恶的危害,人人不做小恶、不纵容小恶,恶人成长的空间才会最终消除,和谐社会才能水到渠成。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442 2022-09-05 |
中国新闻网 浏览:277 2022-06-06 |
减肥ing 浏览:152 |
减肥ing 浏览:270 |
减肥ing 浏览:194 |
减肥ing 浏览:171 |
畅享生活 浏览:93 |
减肥ing 浏览:177 |
减肥ing 浏览:202 |
《生命时报》 浏览:153 2019-04-08 |
360常识网 浏览:24 2022-04-27 |
新华网 浏览:178 2021-03-29 |
畅享生活 浏览:158 2021-03-25 |
畅享生活 浏览:462 2021-03-25 |
畅享生活 浏览:308 2021-01-27 |
畅享生活 浏览:252 2018-11-15 |
畅享生活 浏览:258 2018-11-13 |
畅享生活 浏览:143 2018-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