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点拿来主义,多一些因地制宜

来源:红网  作者:汪东旭
2018-03-21 16:03 点击:

有地方为招商引资,制定印发了考核办法,但不到半个月,就因“先天不足”,在一片质疑声中宣告“寿终正寝”。原来,工作人员为图省事,直接把一主城区街道的考核办法“全盘照搬”过来,只改了时间、抬头、落款单位便发了下去……(3月20日《人民日报》)

不可否认,一定程度的“拿来主义”并没有错。对于一项崭新的、不熟悉的、缺乏经验可循的工作,通过对标先进地区、部门业已证明的好思路、好办法,能够迅速明晰思路,找准方向,加快攻坚克难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讲,“拿来主义”也是学习提高、担当作为的表现。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拿来主义,是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与“照抄照搬”“复制粘贴”等情形旗帜鲜明地区分别开来。

然而,类似将其他部门的考核办法“全盘照搬”过来,只改了时间、抬头、落款单位便发了下去的做法,在一些基层部门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去年,湖北宜昌当阳市国土资源局就闹出了“误把当阳作灌阳”的笑话,将宣传当阳市国土资源局扶贫工作的文章写为《灌阳县国土资源局多举措助推精准扶贫工作》,除部分时间、数字上略有出入,绝大部分内容包括投入资金和修路里程均与11月6日桂林市灌阳县在广西国土资源厅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文本一致。而在此前,也还闹出过“神木爱长沙”的乌龙。

这些因为简单“照抄照搬”闹出的笑话,无不引发了舆论的吐槽,也透支着有关部门的社会公信力,更折射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懒政怠政之殇。工作人员图省事,懒得思考文件是不是符合实际,能不能起到应有的考核作用;审查人员图省事,对文件审核把关不严格、不谨慎。才导致“先天不足”的外来文件在一片质疑声中宣告“寿终正寝”。

基层干部群众的质疑声,是对不实作风的一次纠偏和抵制。的确,考核办法的目的在于推动工作的迈步前行,不切实际的考核,不仅无法发挥其积极倒逼作用,反而可能为工作带来阻碍、平添困扰。

追本溯源,之所以“拿来主义”式文件时而在一些基层上演,除了懒政怠政之外,更源于先天创新能力不足,对于推动一些全新的工作存在能力上的短板,应对复杂局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素质还有待提升。懒政怠政,反应的是作风上的症结;而能力不足,则是工作水平与效率的问题。这就要求,既要通过常态性的作风建设,破解懒政怠政之弊;更要加强工作能力的锻炼,提升各级干部应付新时代各项挑战的水平与素养。

时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攻坚期。越来越多密集的改革举措,都要落到基层这最后一公里。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落实,需要基层干部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富有见地、结合实际的好思路、好办法。因此,相关部门要少一些拿来主义,多一些因地制宜,将改革创新、民生保障、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时代话题,接住、接稳、接好,助推各项改革举措在基层开出最美的花朵。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119 2022-10-20
畅享生活 浏览:248 2022-08-31
减肥ing 浏览:195
减肥ing 浏览:240
减肥ing 浏览:111
减肥ing 浏览:224
减肥ing 浏览:177
减肥ing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