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刹住网红月饼虚假宣传之风

来源:红网  作者:任禾仁
2017-09-25 09:09 点击:

鲍鱼、牛蛙、小龙虾、水果……月饼,你吃什么馅儿?中秋临近,在朋友圈、各大购物网站上,一些打着“养生”招牌的“网红月饼”开始走俏。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月饼背后不同程度存在着虚假宣传等问题。相关人士建议,应加强对网络上诸如月饼等时令商品的监管,同时消费者在选购时也需明辨。(9月24日 人民网)

中秋将至,一年一度的月饼销售战再次打响,人们却发现,近年来,实体店的月饼销售平平,网络上各种噱头的月饼越来越受社会大众喜爱,各种闻所未闻的新式“网红月饼”百花齐放。不可否认,“网红月饼”以其多样性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禁疑惑,“网红月饼”是否真的名副其实?其制作过程是否合法卫生?其销售渠道是否正规可信?

不难发现,口味各异的“网红月饼”广告打得天花乱坠,正如报道中的“鲍鱼月饼”,在其配料表中,赫然写着鲍鱼含量大于3%,但在记者追问店家之时,又解释称,鲍鱼是“鲍鱼味道,而非鲍鱼肉”;同样的还有所谓的“养生月饼”,在宣传时声称该款月饼具有“调经化瘀、补中有通、滋阴不腻”的功效,试问,就吃那么一两次月饼,就能达到不药而愈的养生功效,那还需要医生和药品何用?月饼本是团圆和收获的象征,更代表了合家欢乐、幸福美满的寓意,却为何被商家虚假炒作,变了味?

笔者看来,“网红月饼”虚假广告之风盛行,既是商家利欲熏心、唯利是图,妄图通过虚假宣传来满足其日进斗金、堆金积玉的目的,也是监督的缺位,才导致“网红月饼”生产过程不透明,生产和销售环节成为监管盲区,更是部分消费者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的心理作祟,企图通过吃几个月饼来祛病去痛、延年益寿,所以才误入圈套、蒙受损失,也才让一些不法商家钻了空子、捡了漏子,富了钱袋子。

因此,要彻底根治虚假宣传这一“顽疾”,相关部门绝不能视而不见、坐视不理。首先,食品监管部门必须对这类月饼的安全质量加强监督,增加抽查频率,发现问题必须从严处理并记录在案,发布信息的平台还应承担相应责任。其次,建立健全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网络食品经营者先办理证照、再上网经营的准入门槛,规范行业发展。最后,消费者必须提高警惕,增加辨别真伪的能力,尽可能选择有食品生产经营资质、信用评价高的商家购买商品。

总之,唯有严的制度,严的监管,才能让不法商家无缝可钻,才能刹住虚假宣传之风,还月饼市场一片清净。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北京青年报 浏览:156 2023-12-26
扬子晚报 浏览:264 2023-11-07
北京日报 浏览:293 2023-08-09
扬子晚报 浏览:210 2023-07-04
中国青年报 浏览:305 2023-06-12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浏览:262 2022-12-25
文汇报 浏览:280 2022-12-18
畅享生活 浏览:175 2022-08-21
畅享生活 浏览:299 2022-08-18
畅享生活 浏览:105 2022-07-29
环球时报 浏览:292 2022-07-28
人民日报 浏览:302 2022-06-27
畅享生活 浏览:161 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