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新生参加社团”于理不通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7-09-15 13:09 点击:

要让新生融入大学、适应大学,大学不能禁止新生参加社团活动,而需要告诉大学新生,大学面临更多元的成才选择,大学生要懂得选择、懂得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为此,可以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以及为本科新生配备大学导师,引导新生融入、适应大学生活。

日前南京农业大学有学生发帖称,学校为提高学生考研率,要求校内社团和学生组织本学期内不得面向大一新生招新。不少学生提出质疑,认为这个规定将影响新生们的课余生活,也将打乱学生社团的正常工作。该校有关部门表示,此举是为了让大一新生更好地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完成高中向大学的角色适应和转换。(9月14日《北京青年报》)

为了让大学大一新生更好地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就规定社团不得面向大一招新,难道学校把社团视为新生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的障碍?学校出台这个规定之前,是否对社团活动与新生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做过全面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即便社团真的成了新生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的障碍,学校也不该叫停社团招新生,而应该反思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大学长期以来的经验表明,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于新生来说,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非但不是融入、适应大学生活的障碍,反而可以促进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生活。

当然,一些高校确实存在有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过多,分散学习精力的问题,尤其是有的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对社团招新十分兴奋,一口气报了几个社团。另外,有的学生社团等级化很重,刚进入社团的新生被“会长”、“部长”差遣打杂,有的新生还在社团里接受高年级学长的“另类”熏陶,诸如怎样逃课、怎样选水课等等。这些当然是学生社团的问题,需要学校加强对新生选报社团的指导,以及对社团建设进行改革,真正把社团建设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成长平台。

学生社团对学生的自我成长十分重要,我国高校一直重视社团建设,但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社团活动呈现萎缩之势,这和学校对社团活动的态度有关。有的院校把考研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新生一进校,就召开考研动员会,让所有学生把精力用到考研准备上。在课程教学上,有的学校对考研核心科目十分重视,其他科目则要求不严,以便学生专攻考研科目,相应的,学校也希望学生所有课余时间,都一心用于考研。这和高中学习完全围绕高考而转没有什么两样,有的学生就称自己的大学学习是“高四”,考研是又一场激烈的“高考”。教育界对这些院校有一个称谓叫“考研基地”,反映了追求考研率所带来的扭曲的办学形态,这些学校的社团活动不活跃,就毫不奇怪了。

还有一些大学,以刚入学的新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为由,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比如禁止一年级新生在宿舍使用电脑,担心学生用电脑上网;或者像基础教育阶段一样,实行统一的早自修、晚自修安排,并由老师负责点名。这延续的还是传统的管教模式。其实,正是由于在之前的基础教育中,学生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被学校老师、家长规划、管理,才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性、自主性,以至进入大学之后,仍然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大学应该让学生逐渐从被规划、被管理中走出来,学会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而不是把学生管起来,代替他们做规划。在大学“统管一切”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将很难学会真正的自立自主、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

要让新生融入大学、适应大学,大学不能禁止新生参加社团活动,而需要告诉大学新生,大学面临更多元的成才选择,大学生要懂得选择、懂得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为此,可以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以及为本科新生配备大学导师,引导新生融入、适应大学生活。不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生一入学,就告诉他们不能进社团,这样的大学可能会令很多学生大学梦碎,因为这和他们理想中的大学相差太远。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453 2023-07-10
云报客户端 浏览:296 2022-06-07
畅享生活 浏览:229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685
新华网 浏览:586
360常识网 浏览:52
畅享生活 浏览:221 2021-07-30
畅享生活 浏览:306 2021-07-30
畅享生活 浏览:114 2021-04-13
新华网 浏览:193
畅享生活 浏览:275 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