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招录应重“以德考德”
2017-09-01 17:09 点击:
目前,多个省份2017年度的公务员招录进入政审阶段。近年来,在公务员招录中,考生因政审被拒录的原因多种多样,诸如被纳入“失信”名单、学籍造假,甚至未婚先育等。公务员招录中,考生通过笔试面试后,用人单位还要对其考察什么?如何保障考察的公平公正?(8月31日中国新闻网)
公务员招录考试,从来都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比如,多省将老赖、造假、未婚先育等不良行为,纳入公务员招录政审范围,将品德不端者拒之公招门外。这也表明了,今后公招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而不是仅仅看重笔试和面试成绩。考生有政治品德不良、社会责任感差等情况,或将不能被招录为国家公务员。一时间,公招“考德”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人们对这一“亮点”充满期待,但也有人对其操作的公正性表示忧虑。
首先,对于公务员招考引入“考德”机制,其必要性不容置疑。公务员是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有德”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他们的道德操守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可谓至关重要。公务员招录“考德”,也就是从入口环节提出要求以纯洁公务员队伍。
一般而言,考察品德大多是对考生的人事档案、履历进行审核,更加看重考生的身份、政治面貌、诚信表现以及奖惩情况等。问题是,“考德”如何采用客观化标准,避免考官个人主观因素产生影响,这确实是个难题。如果没有客观标准和完善的考评体系,那么“拼爹”就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会更嚣张,权力自肥、萝卜招考的可能性也会更大。正当性、合规性难免会受质疑。
换言之,考官对应考者“德”的考察有着较大的“主观裁量权”,“没关系”的考生是否会因此被排斥在公务员录用名单之外,从而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再者,考察的是考生过去的道德表现,但这也不够客观,毕竟考生当前的道德表现也要重视。目前,我国缺乏考试之外的另一种可行的考察机制,而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道德考察体系尚需时日。
可见,公招“考德”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对考生“德”的考察方面建立了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制度,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准确考察。这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德育水平。因此,公务员考录部门应该慎之又慎,要注重“以德考德”,即考官及考察标准也要“以德为先”,给考生提供公平环境,划定统一标准,限定考官自由裁量空间。这不仅是为了保证“考德”的正当性,也是对考生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254 2023-02-28 |
畅享生活 浏览:175 2022-09-28 |
畅享生活 浏览:315 2022-09-27 |
畅享生活 浏览:265 2022-09-23 |
畅享生活 浏览:231 2022-09-19 |
畅享生活 浏览:215 2022-09-13 |
畅享生活 浏览:207 2022-09-09 |
畅享生活 浏览:216 2022-09-09 |
畅享生活 浏览:154 2022-08-29 |
中国新闻网 浏览:296 |
畅享生活 浏览:113 2022-03-18 |
畅享生活 浏览:1029 2021-08-24 |
新华网 浏览:281 2020-12-07 |
畅享生活 浏览:273 2019-10-19 |
法制日报 浏览:285 2018-11-23 |
法制日报 浏览:183 2018-05-30 |
法制日报 浏览:324 2018-05-11 |
法制日报 浏览:169 2018-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