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录音录像可防范存款“变”理财

来源:光明网  作者:史洪举
2017-08-27 17:08 点击:

8月23日,银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销售专区录音录像管理暂行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销售理财产品时的专区“双录”管理提出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营业场所销售自有理财产品及代销产品时,应实施专区“双录”管理,即设立销售专区,并在销售专区内装配电子系统,对每笔产品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

随着金融业的高度发展及人们理财观念的提升。很多银行也销售起了自有理财产品或代销理财产品。而强调在销售此类产品时应在专区进行,并实行同步录音录像,无疑可有效防范和治理误导消费者、私售“飞单”等市场乱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稍有金融常识者都知道,存款与理财产品有着不小差异。存款的收益很低,但相应来说,风险也很低,且存取自由,不受封闭期限制。理财产品则不一样,消费者在享受高收益的时候往往面临着高风险,一旦遇上理财产品运营方投资失误或者系统性风险,极有可能产生亏损。而且,多数理财产品需要一定的封闭期,不能随存随取,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差者。

梳理一些媒体的报道可知,一些理财产品销售人员着装与银行柜员相似,甚至有些柜员就兼职销售人员。在利益驱使或销售压力下,在储户存款时,其往往会声称有一种“存款”利息较高,且会有礼品相送。在这些人的极力花言巧语下,加之销售人员着装及岗位的迷惑性,极易让防范能力差,理财观念匮乏的储户购买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

当这些储户急需用钱,或者取款时方发现其存款变为了可能亏损,且不能随时支取的理财产品。由于没有同步录音录像,且消费者在相关协议上均有签字,此时,受到欺诈的消费者可谓有苦难言,在证据上占据劣势,难以挽回损失。此外,还有一些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时可能被违法者“飞单”,即销售人员本应销售本银行的理财产品,却销售其他银行或公司的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在获取高额佣金的同时,由于没有银行的严格风控,客户的资金就面临着极大风险,甚至会血本无归,却又得不到合理赔偿。

实行专区销售和同步录音录像后,一方面可以对存心违规者形成震慑,倒逼其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少些模棱两可乃至坑蒙拐骗的措辞。另一方面在发生纠纷时可以还原当时场景,厘清各方责任,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

尤其是,在同步录音录像成为必要操作程序的情况下,如果少了这一环节,就可以推定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存在过错,消费者有权要求银行变更合同,将理财产品变更为储蓄存款,并赔偿损失。这样才能让相关从业人员诚实守信经营,不为一己私利而忽悠储户将存款“变更”为理财产品。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139 2022-08-30
畅享生活 浏览:243 2014-01-23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6
畅享生活 浏览:36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48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40 2025-03-20
科技日报 浏览:147 2025-03-13
扬子晚报 浏览:195 2025-02-25
扬子晚报 浏览:237 2025-02-20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浏览:127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225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242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231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61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