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得站在战场上思考

来源:解放军报
2017-08-26 10:08 点击:

近日,某部组织的实兵对抗演练中,导调组要求参演官兵从组织指挥到战术动作,“一切都得站在战场上思考”,真正检验了部队的战斗力。

“一切都得站在战场上思考”,体现的是贴近实战的“战场思维”,是官兵应该具备的战术素养。军人要想在战场上顺利完成任务,关键在于平时就培育强烈的战场意识、敌情观念和过硬的战术素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军之所以能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关键是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建军和作战理论,特别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训练场上耍花招,战场上就不可能出真招。然而,有的指挥员战术思想落后,仍抱着“集结、开进、展开、发起冲击”等机械化战争的思维不放;有的战术动作操场化,片面强调整齐划一,用“操场标准”规范“战场动作”;还有的按照想定编脚本,依据演练定套路,每次进攻都是同一座高地,每年演练都在同一块地形……凡此类“不站在战场上思考”的想法和做法,都可能脱离实战需要,给战场制胜埋下隐患。

没有一成不变的作战模式,也没有百战百胜的制胜招法。灵活是战术原则的注解。刘伯承“冒兵法之大不韪”,反其道用兵,在七亘村重叠设伏重创日军。粟裕“法中求变,出奇制胜”,在苏中平原七战七捷,歼敌5万多人。“站在战场上思考”,就要敌变我变、随机应变,以“活”求存、以“活”取胜。

打仗是一项胆大心细的工作,平时求严求细,上战场才能处变不惊。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夏季攻势,二十兵团司令员郑维山,大胆地在“联合国军”的眼皮底下组织3000余人白天大潜伏。他要求部队认真研究:咳嗽怎么办,睡觉打呼噜怎么办,大小便怎么办,蚊虫叮咬怎么办,敌人打冷枪怎么办,等等。如果不“站在战场上思考”,这些问题就可能想不到、想不全、解决不好,就可能“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现在我们战术、技术就是要研究,要发展,要创造,然而不专就不能精通,不熟练就不能生巧。”战场从来青睐千锤百炼的军队和军人。俗话说,熟能生巧,提高战术素养尤须如此。只有平时主动置身复杂多变的困局、危局、难局中练谋略、练应变、练高招,才能在未来战场上得心应手。

(魏兵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军分区)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310 2022-10-20
畅享生活 浏览:228 2022-05-31
畅享生活 浏览:422 2021-08-18
畅享生活 浏览:235 2021-07-13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274 2021-07-12
环球时报 浏览:210 2021-04-18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浏览:223 2021-04-16
环球时报 浏览:351 2021-01-07
人民日报 浏览:243 2020-10-28
人民日报 浏览:136 2020-06-30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349 2020-04-05
红网 浏览:234 2017-09-24
解放军报 浏览:171 2017-09-18
解放军报 浏览:283 2017-09-01
解放军报 浏览:225 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