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消费这个坑该怎么填
2017-08-21 15:08 点击:
预付卡消费本是一种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有利的消费模式,但个别不法商家动起歪脑筋,让预付卡越来越成为一个消费“大坑”,监管之手应当尽快介入,让消费者明白办卡、放心花钱。
如今,办理预付卡消费,成为不少商家的营销方式。但背后存在很大的消费风险。一旦商家跑路、倒闭,消费者将很难把钱追回。此前全国连锁餐饮企业金钱豹大规模闭店,涉及预付卡金额超千万元。对此,商务部称将开展联合检查,将尽快完善工作机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来完善预付卡监管。
实际上,法律法规早已关注到预付卡消费这个“大坑”。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出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对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单用途预付卡企业进行登记备案。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大型超市、百货商场规范办理了备案,但街边小店办理备案的只是凤毛麟角,同时也正是这些小店,是跑路和消费纠纷的重灾区。此外,当下更值得注意的一大趋势,是预付卡消费碰上“互联网逻辑”。很多打车软件、共享单车用户群非常庞大,在营销上都想方设法让用户“多充多送”,但不久前易到用车出现“提现难”,对互联网场景下的预付卡消费敲响警钟。
一方面,要从立法、执法等方面,加强对预付卡消费的监管。有专家指出,商务部此前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只是行政规章,效力有限,应当推动立法为监管预付卡消费打好法律框架。此外,针对出现问题较多的是个体工商户,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应用越来越多的特征,应当健全适用于全行业领域尤其是小型发卡主体、互联网企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此外,也应为受到损失的消费者建立快速维权机制,很多消费者正是“嫌麻烦”而放弃了维权,才给一些“惯犯”屡次发卡获利留下了空子。
另一方面,也不妨以一些社会化、科技化手段帮助消费者维权。比如,网络购物开发了运费险,将退货产生的运费风险由保险行业进行承担,这一思路值得借鉴。有业内人士建议,不妨鼓励保险企业为相关预付卡“上保险”,一旦商家倒闭、跑路,消费者可获得理赔;而相关保险认证普及开来,也可成为规范发卡行业、便于消费者识别的放心标志。与此同时,商家跑路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不诚信行为,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将其纳入失信名单之中,让坑害消费者的不法商家寸步难行,也是一种加强威慑的办法。
预付卡消费本是一种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有利的消费模式,但个别不法商家动起歪脑筋,让预付卡越来越成为一个消费“大坑”。随着预付卡消费充斥在各行各业之中,消费风险持续走高,监管之手应当尽快介入,让消费者明白办卡、放心花钱。(法制日报)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233 2022-12-26 |
新华网 浏览:314 2022-08-18 |
人民网 浏览:136 |
人民日报客户端 浏览:363 |
人民日报 浏览:302 2022-06-27 |
畅享生活 浏览:237 2022-06-20 |
凤凰网 浏览:198 |
宁宁爱时尚 浏览:218 |
畅享生活 浏览:133 |
39健康网 浏览:168 |
减肥ing 浏览:171 |
减肥ing 浏览:134 |
减肥ing 浏览:119 |
减肥ing 浏览:199 |
减肥ing 浏览:154 |
减肥ing 浏览:193 |
减肥ing 浏览:265 |
减肥ing 浏览: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