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图书摆上学校书架,谁之责
2017-08-13 16:08 点击:
作者:尹双红
校园本是书香飘逸、知识荟萃的地方。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图书馆原馆长唐克俊在媒体撰文,指出近年来有大量的低劣图书进入校园,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对教师、学生的各种阅读活动,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也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金。从近年来的新闻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类似案例:某县一中学图书室所藏6万册图书,超过六成是非法出版物,一些还涉及迷信、色情内容;某县两所学校,近4000种为一号多书或一号多种系列图书……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提出了明确要求。据此,国家下拨了大量专项购书经费以协助学校完成教学资源的更新换代。这本是对学生和教职工都极为有利的一项举措,但几年过去,在一些地方的落实情况却发生了偏差。此前就有色情暴力图书流入校园图书馆的新闻,大批低劣书籍明晃晃地出现在学校书架上,与采购环节的漏洞脱不了干系。
首先要明确的是,所谓的低劣书籍大体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判断:一是内容是否适合师生尤其是学生群体阅读,二是印刷出版是否合乎规范。目前仅有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对学校图书馆藏书进行规范和管理,《规程》要求,“要把好图书质量关,杜绝盗版和质量低劣的图书流入学校图书馆(室)”。然而“质量低劣”却需要一定主观判断能力,不少地方往往缺乏责任心,也无相关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员。加之一些地方采购一味追求价低,审查不够全面,由此不少低劣书籍就堂而皇之地走进了校园。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很大程度上,书籍是人们认识世界、修养自身的最便捷途径,因而低劣书籍相比其他劣质商品危害更甚,尤其对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影响终生。
想要杜绝低劣书籍对学生精神的腐蚀,掌握图书采购权的有关部门就必须担当起该负的责任。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不妨开放选择权,听取师生的建议,选择他们爱看的书。毕竟,图书采购要以读者为中心,应该将他们的意见纳入考量。同时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实现可读性和科学性的双重保障,在书单设计上避免闭门造车。在采购过程中也可以引入专家审查,自觉接受第三方监督,杜绝不良书商以次充好的可能。教育部门作为监管部门,从标准的制定到实际执行流程,也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不应再以数量作为首要考察对象,加大对图书内容和质量的审查,发挥好风向标的作用,引导政府和学校做出相应改变,让劣质图书远离校园。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3日 02版)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新华网 浏览:844 2022-03-30 |
环球网 浏览:603 |
畅享生活 浏览:350 2020-10-14 |
畅享生活 浏览:202 2020-06-28 |
畅享生活 浏览:308 2018-11-13 |
畅享生活 浏览:255 2018-10-19 |
畅享生活 浏览:210 2018-08-29 |
畅享生活 浏览:204 2018-06-11 |
红网 浏览:115 2017-11-10 |
红网 浏览:112 2017-09-23 |
红网 浏览:138 2017-09-21 |
畅享生活 浏览:169 2014-02-05 |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6 |
畅享生活 浏览:36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8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0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4 2025-03-20 |
环球网 浏览: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