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党建+”模式,让乡村更兴
2022-07-28 22:07 点击:80
“党建+”模式,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融合,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以领导干部为带头示范,以广大党员为模范先锋,稳步推进建设。
“党建+产业振兴”,让产业更“旺”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陡子峪乡党委紧紧抓住地理位置优越、特色产业明显的优势,按照“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品牌树在产业链”的发展目标。发挥产业链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特色产业,引导党员思想在先、学习在先、行动在先,实现党员带头带动发展、在发展中带头深受学习教育。
“党建+人才振兴”,让人才更“活”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人才活用的基石。利用传帮带的方式,将党员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相融合,有效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一是强化党员教育培训突显“以干带训”成果。通过实地看、现场学,拓宽了党员干部群众的视野,为干事创业增加了底气,使党员教育成果与行动相融合,“以干带训”的教育效果逐渐显现。二是积极搭建乡贤交流平台建言献策。组织成立“乡贤理事会”,组织各村党支部召开“乡贤念家乡 促乡村振兴”座谈会进行献言献策,打好“乡情牌、乡愁牌”,积极鼓励在外拥有丰富人脉资源和投资财力的乡贤人才将项目引进来,实地考察全村的地理位置和发展路径,共同交流和谋划本村的项目发展及前景,为“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项目支持。
“党建+文化振兴”,让文化更“浓”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文化浓厚是铸魂。只有加强乡村文化的振兴,才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扬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乡、淳朴民风,提升市民素质,助推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制定村规民约、孝善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在“执行好”上下功夫,各村党支部通过“党员带头、干部作则、先进示范、老人督促、群众自觉”的方式,真正使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起实效,以便使我们的“好想法”变为“好做法”,进而出现“好变化”。
“党建+生态振兴”,让生态更“美”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财富。把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农村生态环境列入乡“十四五”规划,在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完成7个村整体的乡村风貌提升工程。一是做到“两个带头”全面推动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工作思路”,积极发挥村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标杆作用,通过召开会议、义务宣传、帮带建设、划定责任区等形式,做到“两个带头、两个带动”,。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率先垂范,进行宣讲监督、义务劳动、帮扶济困、庭院创建,切实形成“展党员风采、推人居环境、建最美乡村、助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激发广大群众内生动力、参与热情和行动自觉,不断纠正生活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二是开展志愿服务积极推进生态治理项目。为改善流域的水质,有效地避免河流水质恶化,确保水资源不会受到持续破坏,满足进京水质达到预期要求;有效地改善河道垃圾弃置、河槽淤积和水土流失等现状,乡党委多次沿河踏查、征求意见、商讨论证实施石河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改善工程,通过“污水治理工程、河流水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河流缓冲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三大板块,改善了河流两侧基础差、生态环境不容客观的现状。
“党建+组织振兴”,让组织更“强”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组织强劲是核心。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队伍。一是推行“双创”工程激发党组织主体带动作用。党委坚持“党委推动、支部引领”,推行了“基层党组织争创乡村振兴‘红旗支部’”,“党员争创乡村振兴‘红旗手’”的“双创”工程。采取一年一评,三年一总评的考评方式,每年授予流动红旗,连续三年争得“红旗支部”和“红旗手”的支部和个人授予陡子峪乡乡村振兴工作“杰出贡献”的荣誉称号,通过激发支部带头,焕发党员活力,树立先锋形象的方式,调动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体带动作用。将党组织建设与抓基层党员管理、服务群众、致富带头等有机结合,产生“鲶鱼效应”,为全乡乡村振兴工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有效竞争力。二是试行“双强”工程发挥党组织的桥头堡作用。党委积极试行“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桥头堡作用”,“强化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带头作用”的“双强”工程。将村党支部书记吸纳到“大支部”中来,利用“一村一品”的优质资源,将各村党支部活跃在党建和产业发展的促进和提升中。支部活跃在“大支部”中,在主打产业的组织架构中发展附属产业,立足本村独特的优质资源,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桥头堡作用。党员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作为“大支部”后备力量争先者,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个人特长,带动乡村振兴工作良性发展的优秀党员,通过严格考核吸纳到“大支部”中去。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185 2024-11-26 |
畅享生活 浏览:528 2023-09-01 |
畅享生活 浏览:500 2023-08-22 |
畅享生活 浏览:390 2023-08-04 |
畅享生活 浏览:479 2023-06-09 |
畅享生活 浏览:313 2023-06-08 |
畅享生活 浏览:229 2023-04-17 |
畅享生活 浏览:298 2023-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352 2023-03-14 |
畅享生活 浏览:267 2023-03-13 |
畅享生活 浏览:383 2023-03-13 |
畅享生活 浏览:211 2023-03-01 |
中国新闻网 浏览:480 2023-02-27 |
畅享生活 浏览:296 2022-12-26 |
畅享生活 浏览:99 2022-11-19 |
畅享生活 浏览:100 2022-11-19 |
畅享生活 浏览:89 2022-11-19 |
畅享生活 浏览:90 2022-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