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形式主义,给“过载”的家长群减负
2022-06-16 17:06 点击:
给“过载”的家长群减负
家长群变“任务群”,实属变了味。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家长群中出现越来越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给部分家长和教师带来额外的工作和压力。一些政府部门看中学校人员基数大、易管理等“优势”,将政务类公众号、App的涨粉需求,以及各类评比任务,通过家长群转嫁至学生家长,“指尖形式主义”向学校蔓延。
家长群的功能是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但这样的初衷,有时候却会遭遇家长群负担“过载”的现实。前两年,江苏一位家长因不满老师要求批改作业,愤而退出家长群,不仅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还引发不少家长的共鸣。一些家长群演变成“压力群”“夸夸群”,家长既要忙工作、家事,又要时刻关注“群事”,担心没有及时关注到重要通知,或是没有及时回复老师消息。一些老师也不堪“群”负,抱怨“自从进了家长群,每天都是家长会”。
家长群“过载”,一方面是家校权责的界限不清晰,家长群的功能和内容没有明确规范或是规范落实不到位。学校不能无限制地给家长“派任务”,家长也要尊重老师的休息时间,同时不在群内攀比、刷屏点赞等,共同维护家长群的“清净”。
另一方面,家长群里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或非教育教学内容。政绩评比,要求家长投票;答题活动,要求家长参与;还有些信息推广暗藏商业内容,通过家长群积攒关注、下载量……这些“任务”,不仅家长不堪其扰,老师也被占用时间,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
给“过载”的家长群减负,就要把这些形式主义或非教育教学内容清理出去。“指尖形式主义”本就饱受诟病,更不该让其转嫁、蔓延到校园。多个地方已出台规定,要求中小学互联网群组里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信息,这一规定应该严格落实,不单是学校,行政部门、社会机构等都应该遵守,不能“越界”。进一步说,更要从源头上清理“指尖形式主义”,杜绝任务转嫁、摊派。
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孩子成长,家长群设立的初衷不能被遗忘。给家长群减负,既是给家长和老师减少焦虑和压力,也是在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231 2025-02-20 |
畅享生活 浏览:316 2024-08-29 |
畅享生活 浏览:373 2023-06-16 |
畅享生活 浏览:259 2023-03-13 |
畅享生活 浏览:382 2022-11-18 |
畅享生活 浏览:280 2022-10-27 |
畅享生活 浏览:220 2022-10-12 |
畅享生活 浏览:905 2022-10-12 |
畅享生活 浏览:357 2022-10-11 |
畅享生活 浏览:586 2022-10-11 |
畅享生活 浏览:438 2022-09-27 |
畅享生活 浏览:255 2022-09-27 |
畅享生活 浏览:402 2022-09-16 |
畅享生活 浏览:146 2022-08-29 |
畅享生活 浏览:198 2022-08-28 |
畅享生活 浏览:246 2022-08-11 |
畅享生活 浏览:151 2022-07-28 |
央视网 浏览: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