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玩游戏成瘾的孩子,父母须走好三步曲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王红峰
2021-03-16 17:03 点击:

北京傅老师来邮件说,自己虽然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但面对玩手机游戏上瘾的儿子却束手无策。傅老师这样说—— 14 岁的儿子上初二,就读于北京一所学校的实验班,成绩一向名列前茅,是 个很听话的阳光男孩,业余时间喜欢踢足球。去年 2 月起,学校开始线上授课, 一边是手机一边是电脑,我发现孩子开始玩起了网络游戏,并且日渐“失控”。 有时候一天玩游戏超过 5个小时,将自己关在卧室,也不允许我们进去。一旦我们动了他的手机,或者限制他玩手机的时间,他就会翻脸。 开学后虽然有所缓解,但我发现他竟然通过我们的微信陆续给自己转了1万多元,这些钱分别转给了山东、福建等地的几个游戏代打。我很恼火,训斥他,他却振振有辞,说将来要从事游戏行业......(3月16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认为:拯救玩游戏成瘾的孩子, 父母须走好三步曲。

首先要营造共情的亲子氛围 。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在亲子教育中,再怎么强调共情都不过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果没有共情作为基础,那注定是劳而无功的,甚至会导致孩子的“逆反”。相反,父母如果能够做到共情——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亲子教育就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孩子最亲的总是那个最理解自己的人。一个不懂孩子的父母,会使亲子关系恶化,一旦恶化孩子就会变得难以管教。为此,家长不但要和孩子勤沟通,还要营造理解共情的亲子沟通氛围。如在妈妈做好了一桌饭的餐桌上,在爸爸驾车出游的旅途中,大家的内心都比较放松,一家人畅所欲言,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容易达成理解、悦纳,全家人可以在愉快的亲子时光中反思、改进、成长。千万别依靠“批评和打骂”来解决问题,不要让在父母看来只是山坡一样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却成为无法逾越的大山。

同时,父母也要带头放下手机,拆除亲子沟通的“高墙”。 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爸爸妈妈的示范效果尤为重要。 而2018年一份研究报告却显示,相较于美日韩,中国中小学生和父母交流频率最低,近半数中国中小学生父母会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孩子讲话。家长老是低头玩手机,孩子如何受教育?家长天天玩手机,将来孩子也会是“低头一族”。《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父母不与小孩子进行足够的交流,小孩子很容易出现“缺爱”症状,也导致孩子从游戏中去寻找归属感、获得及时奖励的成就感。由此可见,与其说孩子喜欢网络游戏,不如说孩子是在网络游戏中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心理需求,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不理解孩子,经常严厉地管教孩子,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希冀从游戏中获得心理的满足。因此,要想让孩子不沉迷于游戏,父母应珍视和孩子共处的短暂时光,不要当“低头族”,要善当“沟通族”, 听孩子说说话,一起闻一闻花香、看一看蓝天、谈一谈人生,给孩子足够的心理滋养。

最后,还要适时对孩子开展财商教育。现在,很少有家长和孩子说要节约用钱、计划用钱、学会储蓄等等,导致长大以后出现很多月光族、啃老族。最近,网上这样一段话火了:以前父亲掏出口袋里的钞票,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的窘迫;如今,我们拿出手机扫码付款的时候,孩子却以为里面有用不完的钱。这段话更是凸显出少儿财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去年,新华网报道了一位“勤俭节约道德模范”。 82岁的老人李世品26年间坚持记录家庭开支,只为合理消费,勤俭持家。 如今,李世品的3个孩子早已成家立业,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他们也继承了节俭的好家风。一本本泛黄的老账本成为李世品老人教育后代的“活教材”,勤俭节约、合理消费更是李世品老人留给孩子们的宝贵“财富”。 期待更多的中国爸爸妈妈向李世品老人学习,财商教育“从娃娃抓起”,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创造、管理财富,让孩子继承节俭的好家风。其实,父母坦率地把自己的家底告诉孩子,让孩子来亲身体会家里花销的整个过程,学会把握“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关系,这样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才不会丢、今后也不会因为金钱而迷失人生方向。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光明日报 浏览:275 2023-03-27
减肥ing 浏览:247
畅享生活 浏览:179
减肥ing 浏览:133
39健康网 浏览:173 2019-04-08
39健康网 浏览:232
互联网 浏览:147 2019-04-08
畅享生活 浏览:91 2019-04-08
减肥ing 浏览:221
减肥ing 浏览: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