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身心健康亟需全社会共同呵护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周志宏
2021-03-04 09:03 点击:

手指间歇性抽搐疼痛,颈椎总是酸胀发麻,肩膀时不时发出预警……这些身体不适的状况,冯女士几乎每天都要经历。今年29岁的她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民企担任商务专员,已入职3年半。她说,尽管公司平时不怎么加班,但是工作时间内强度比较大,再加上工作需要久坐和长时间操作电脑,冯女士的手指会时不时疼痛,有时甚至弯曲困难,颈椎和肩膀更是僵硬肿胀,偶尔会疼到无法继续工作。因为身体上的疼痛,她曾先后两次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诊,医生诊断她得了腱鞘炎,通过拍片子发现颈椎并无大碍,但是需要好好休养。冯女士平时也会通过按摩缓解疼痛,但是效果都不明显,疼痛仍然时有发生,“这年头哪个打工人没点儿身体问题的烦恼”。(法治日报2月1日)

与冯女士差不多,今年30岁、在北京一家税务咨询机构担任商务兼会计的栗女士“整晚睡不着,躺床上就想吐,头疼得不行,脖子也疼。”无数个夜晚“头疼得想撞墙”。这种症状已经一年多了,实在忍不了才去北京一家医院看了医生。医生诊断她患有双向情感障碍,抑郁和躁郁双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今,栗女士仍需要服用安定类的药物,头和脖子渐渐不疼了,也基本能够确保在半夜入睡,但还是有轻度抑郁症状。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21》研究显示,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健康型人力资本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过度的工作压力、快速的工作节奏导致患病率上升,疾病年轻化态势日趋显著。

劳动者身心的损害不仅会引起个人工作时间减少,还会导致其工作生命周期缩短。当劳动者健康水平普遍下降时,不仅意味着家庭的经济支撑能力在减弱,更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将会持续降低,弱化经济增长的成果。有鉴于此,过度劳动所造成的严重的身体透支,应该被视为职场健康问题的底线。

“打工人”身心健康须全社会共同呵护。没有“打工人”身心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加强职业健康保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工作机制,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提高职业病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用人单位应当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

“打工人”健康管理不仅是保障“打工人”身心健康、预防职业病的需要,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化解法律风险的需要。当前,“打工人”的健康评估主要集中在身体健康。同时,我国法律条例等也在职工身体健康损害程度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赔偿要求。相比之下,心理健康的评估和应对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有专业评估体系的同时,更要有国家健全职工身心健康保障机制的顶层设计。根据《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国家应采取更多政策措施,在继续提高“打工人”的受教育程度、工作技能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适度缩短工作时间、增长休闲时间,提倡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等。

在灵活就业日益普遍,传统的管理模式日益松散的背景下,“打工人”健康管理也应该强调“打工人”自己的责任,强调社会化的健康管理。在相关制度设计上,应该加强医疗保险与个人健康管理的结合,完善医疗卫生制度和个人健康管理的结合;同时,应加强工时制度的基准立法,以及加强对过劳所致、职场精神压力所致疾病的救济,提升企业管理的人性化和法治保障等。在法律上,提供一个良好的确保“打工人”健康的权益环境,使“打工人”能够获得相应的救济。相关企业应严格遵守劳动法,根据工时制度制定合理的工时管理制度;遵守民法典,确保企业内部良好的管理氛围,努力打造企业与“打工人”共赢的多层次健康保障机制。

加入收藏

标签: 健康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家常菜 浏览:209
人民日报 浏览:243 2024-08-10
北京商报 浏览:314 2024-04-25
光明网-《光明日报》 浏览:337 2024-04-22
科技日报 浏览:247 2024-01-1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484 2023-08-28
央广网 浏览:277 2023-08-02
长沙晚报 浏览:334 2023-06-21
中国青年报 浏览:449 2023-03-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313 2022-12-26
北京青年报 浏览:439 2022-09-06
中国新闻网 浏览:277 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