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师郭汉中:以匠心唤醒文物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李祥
2021-08-13 10:08 点击: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提起位于德阳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世人如是评价。近期,随着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对外公布,神秘的三星堆屡屡登上热搜。然而,那些在展厅展出的精美青铜器、石器、玉器,在刚出土面临全新的世界时,大多是残破的,有些甚至已成万千碎片。如若没有幕后默默奉献的文物修复师,便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精美文物。

在我们德阳广汉市,就有这样一位文物修复师凭借巧手修复时光碎片,以匠心唤醒着文物,延长着文物生命。他从事文物修复36年,一件件破损青铜器、石器、玉器在他的手中恢复往日神韵。他就是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师郭汉中。

36年如一日,诠释着对文物修复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郭汉中匠心筑梦,他把青铜器、石器、玉器修复融入一生的追求。郭汉中妙手还原,他让残缺文物重焕绚烂光彩。郭汉中36年来共修复6000余件破损青铜器、陶瓷器、石器和玉器。郭汉中也积极发扬传帮带精神,为四川省内多家博物馆、文管所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其中少人已成为博物馆的骨干力量。

36年如一日,诠释着对文物修复的钻研精神。对残片进行分类、拼接和焊接、修补、着色等,既需要历史学、金石学、化学、博物馆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也需要高度的细心与耐心,更需要高超的专业技术。文物提取和修复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技艺和耐性的双重考验,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在不损伤文物历史价值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恢复它们曾经的光彩。郭汉中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增长技艺与才能,靠着精湛的工艺和细致的操作,顺利使青铜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等国家珍贵一级文物焕发往日光彩。

36年如一日,诠释着对文物修复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郭汉中将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黄泥石膏翻模塑、形补配等修复工艺。黄泥石膏翻模解决了传统硅橡胶直接开模在文物上留下硅油痕迹的难题,不会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而塑形补配针对文物上细腻精致的纹饰,可以实现在石膏模具上进行修饰刻画,更好地还原文物上的纹饰图案。

在平凡中成就非凡,在残缺中力求完美,这是文物修复师的杰作,也是文物修复师的人生。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文物修复师就是修复文物的“医生”,文物在他们手中新生,他们更是在精心守护着文化的自信心、民族的根与魂。致敬郭汉中!致敬文物修复师!致敬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华西都市报 浏览:200 2022-08-10
华西都市报 浏览:308 2022-07-06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252 2022-06-16
齐鲁晚报 浏览:230 2022-05-31
环球网 浏览:275 2022-05-27
畅享生活 浏览:405 2021-06-10
北京青年报 浏览:204 2020-10-22
畅享生活 浏览:224 2013-06-28
畅享生活 浏览:187 201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