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查处125起网络造谣案件 136人受处理

来源:畅享生活
2013-08-30 20:08 点击:158

原标题:广西查处125起网络造谣案件 136人受到法律制裁和教育

人民网南宁8月30日电 (记者庞革平)今年公安部部署开展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广西公安机关果断亮剑、重拳出击,在惩治各种网络乱象,特别是在近期集中打击网络制造谣言和发布涉恐涉暴违法信息行动中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广西全区共清理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6万余条;查处网络造谣案件125起,治安处罚25人,教育训诫111人;关闭违法网站15家。

据广西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网络谣言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有组织的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网络公关公司利用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长期在网上通过发帖、删帖、炒作、造谣,炮制虚假新闻,制造社会热点,借机谋取经济利益;二是因个人问题编造谣言,打击报复、发泄私愤;三是一些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为了博取眼球、赚取粉丝,不辨是非甚至捏造不实信息;四是假借“网络维权反腐”编造谣言并恶意传播;五是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追求新奇,寻找刺激,无中生有,不断挑战道德底线。

从广西目前正在侦查和已经破获的网络造谣违法犯罪案件中,发布虚假信息引起社会恐慌的24起,占17%。如8月中旬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贵港桂平市金田等4个乡镇受灾,贵港网民李某在微博发帖称,“金田政府不疏散库区人民就开闸泄洪,致两百多人死亡”。贵港另一网民陈某在微博发帖称:“金田镇因灾死亡近300人与官方公布数据有出入,并有群众在金田三桥起义遭警察开枪,呼吁网络调查并公布真相”。另有网民散布灾区出现大量浮尸、警察动用催泪弹驱散灾民等虚假信息。不明真相的网民跟风转发,境外个别媒体乘机炒作,引起社会恐慌。因个人问题扬言实施爆炸等极端行为的65起,占47%。如近日网民汪某因对现实不满且为引起其他网民关注,在网上扬言焚烧南宁市31路公交车。发布恐怖信息的12起,占8%。如近日防城港网民王某散布新疆10名暴力恐怖案件犯罪嫌疑人在广西境内活动的不实信息。发泄不满、诽谤他人的35起,占25%;有组织造谣炒作牟取利益的2起;网络维权策划和推广的1起。

广西警方指出,当前,互联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频发,不仅严重侵害公民切身利益、扰乱网络公关秩序,更直接危害社会稳定。网络谣言发生后,一些网民法律意识淡漠,盲目跟从、跟风转发,不考虑信息真实与否。还有些网民缺乏基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即使有些谣言毫无逻辑、漏洞百出也信以为真。一些网站和部分网络运营企业受利益驱动,忽视社会与法律责任,客观上为网络造谣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温床。

广西警方表示,网络空间是公共场所,网络社会是法治社会,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为所欲为的“天堂”,网民必须遵法守法。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利用互联网制造传播谣言、敲诈勒索等侵害公共利益,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广西公安机关将继续坚持依法严厉打击惩处,决不容忍姑息。严守法律底线、遵守社会公德,共同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听任谣言在网络社会肆意泛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现实社会中的受害者,治理谣言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广西警方倡议全体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共同坚守“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坚决抵制、积极举报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不给谣言提供传播渠道,让网络谣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共同营造、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完)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随便看看
360常识网 浏览:40
畅享生活 浏览:256 2021-08-17
畅享生活 浏览:228 2021-07-15
新华社微博 浏览:198
畅享生活 浏览:203 2021-04-16
畅享生活 浏览:304 2021-04-01
畅享生活 浏览:362 2021-01-01
北京青年报 浏览:221 2020-06-10
畅享生活 浏览:232 20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