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傅学胜造谣后抹掉上网痕迹 自认不会被发现
2013-08-26 09:08 点击:
8月25日,警方在上海市闸北区看守所提审傅学胜。
原标题:捏造“情妇举报公安分局长”“中石化非洲牛郎门”谣言雇“水军”顶帖造势泄私愤
傅学胜自恃高明“造谣不会被发现”
文/图本报记者 李恩树
受贿逾20亿元、房产60多处、十几名情妇、谋杀企业家……8月5日,一则指向上海市某区副区长兼公安分局局长的网帖在网上风传。
8月20日,始作俑者、江苏东海人傅学胜,被上海警方以涉嫌诽谤罪刑事拘留,这则拥有多个抓人眼球噱头的信息,最终被证实为谣言。
《法制日报》记者获悉,上海警方抓获傅学胜后发现,其还是去年年底“中石化非洲牛郎门”谣言的制造者。
编造“公安分局长谋杀”谣言
“8月5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举报人少妇陈萍来到某报社,自称是上海某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的情人,向报社提供材料和线索称马某某贪污受贿20多亿元,拥有房产60多处。陈萍还向记者提供了其中31套房产证的复印件。”今年8月5日,一则名为“情妇爆料上海某公安分局局长贪20亿谋杀人大代表”的帖子,出现在互联网各大论坛中。
帖子称,该公安分局局长与人合谋杀死某亿万富翁,伪装成失足摔死的假象,并下令定性为意外死亡,借此瓜分亿万富翁数亿财产。这则融合了贪腐、情色、高官、谋杀等噱头的帖子,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起网友围观。
据统计,截至8月16日,境外30余家媒体就此事刊文报道近50篇,该官员名字的关键词曾连续5天位于新浪博客“时事热搜榜”前十名,境内出现相关主帖1150余条,网友阅读点击1000余万次,转发5.3万余次,网友评论8000余条,且绝大部分为负面评论和人身攻击,引发极大负面影响。
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介入调查。很快查明,该网帖所描述信息并不属实。
8月9日,事件当事人报案。上海警方接案后立即开展调查,通过侦查,确认在上海居住的傅学胜有重大作案嫌疑。8月19日,上海警方刑事拘传傅学胜;20日,将其刑事拘留。
经查,1988年至2001年,傅学胜先后在广州、北京工作,2002年到上海注册上海雷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
据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总队长曹忠平介绍,2006年,傅学胜与上海市一家室内设计装饰有限公司发生经济纠纷,并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黄成(化名)结怨,遂先后注册大量虚拟身份在互联网上对该公司进行负面炒作。2007年7月,傅学胜被该公司诉至法院,并最终败诉。
败诉后,傅学胜一直耿耿于怀。在得知黄成于今年5月意外死亡后,傅学胜自认为当地公安机关认定排除他杀、系意外死亡的结论“太仓促”,有许多“疑点”可以做文章。办案民警介绍说,傅学胜把黄成意外死亡和最能吸引公众眼球、引发轰动效应的“官员贪腐”、“谋杀”等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搞臭黄成,也可攻击政府和司法机关。于是他在网上搜索并迅速“锁定”黄成公司所在地某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为攻击目标,编造了所谓《“情妇”举报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帖文发布到网上。
傅学胜承认,“没见过、也不认识”帖子中所提的公安分局局长。办案民警透露,举报人、“情妇陈萍”也是傅学胜为了吸引眼球杜撰的。
“非洲牛郎门”200天昭雪
上海警方在傅学胜案取证过程中发现,傅学胜还是曾经轰动一时的“中石化非洲牛郎门”事件的始作俑者。
去年12月,一篇名为“俄罗斯艳女门续集:中石化再曝非洲牛郎门”的帖子出现在网络论坛中。帖子称,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非洲牛郎(男妓)”对负责招标工作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际事业公司招标处领导张慧(化名)实施“性贿赂”,才得以在中石化武汉乙烯项目招标中中标,并获利40万美元。
该网帖迅速在网上引起关注。自2012年12月30日天涯社区论坛网站发布网帖至今年1月3日,百度搜索“中石化非洲牛郎”达11万余条,新浪微博搜索近10万条,腾讯微博搜索近1.5万条。
上海警方向中石化求证后,中石化在今年8月23日向上海市公安局发送“情况说明”,称关于当事人的相关行为描述以及武汉乙烯招标过程暗箱操作的相关描述等,均为虚假不实信息。
据曹忠平介绍,经查,帖文内容子虚乌有,为傅学胜所编造,其中的图片也是傅学胜用网上搜到的图片PS合成的。
当事人张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只见过傅学胜一面”,“实在想不通为何他会捏造事实发文攻击”。张慧说,她和傅学胜的“一面之缘”是在谈武汉乙烯项目时,有过不到1小时的接触。张慧对傅学胜的唯一印象是,“发现他的授权(涉及该项目)有些问题”。
据办案民警透露,实际上,2012年,傅学胜曾参与中石化武汉乙烯项目招标,并且是安捷伦的分包商。正是张慧对傅学胜“授权有问题”的质疑,成为傅学胜失去和安捷伦合作机会的诱因之一,这让傅学胜“损失”70万美元。
“为了泄愤报复,他受之前的‘俄罗斯艳女门’启发,编造出‘非洲牛郎门’谣言。”办案民警透露,2013年1月起,傅学胜主动与媒体联系,要求爆料中石化“非洲牛郎门”事件。同时,傅学胜还花5000元雇了一批“网络水军”在天涯论坛顶帖,有组织地在网上进行炒作。
“在过去8个多月,200多天里,我每天都是强打精神,面对来自社会各方的不理解和偏见,在痛苦和眼泪中生活,正常工作被严重干扰。”张慧对记者说,“现在,公安部门终于还我清白,使我感到了正义和来自社会的正能量。”
“在这件事上我又是幸运的,可能还有很多和我一样被网络谣言诋毁和伤害的人,至今仍然无法申冤、洗刷。”张慧呼吁每一位网络谣言受害者,勇敢地站出来,配合公安机关,让网络造谣者们无处藏身。
边造谣边抹上网痕迹
办案民警发现,傅学胜所涉的两起案件,作案手法如出一辙。
据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姚勤介绍,傅学胜在上海陆家嘴的一个高端写字楼中,以每月3400多元的价格,租用了走廊尽头的一个工位,仅一桌一椅,专门用于编造传播谣言。而高价租用工位的原因是“作案更加隐蔽”。
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局长冯斌元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傅学胜计算机技术不俗,编造谣言后,傅学胜还不停“抹掉”上网痕迹,他甚至认为自己“不会被发现”。
“警方拘传傅学胜时,他还觉得警方无法掌握证据。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了其犯罪的完整证据链条。”冯斌元说,傅学胜所涉两起案件造成的影响恶劣,破坏了正常网络秩序,网络秩序也是社会秩序,所以他的行为均已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后果。据此,公安机关依法对其立案侦查。
曹忠平表示,网络空间也是社会公共场所,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建设文明、健康、法治的网络环境,是所有组织和个人的共同责任。任何在网上编造、传播谣言,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警方都将坚决依法惩处。
本报上海8月25日电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浏览:312 |
中国新闻网 浏览:362 |
中国新闻网 浏览:556 |
新华网 浏览:687 |
畅享生活 浏览:405 2022-09-02 |
路北公安网络发言人 浏览:288 |
澎湃新闻 浏览:540 2022-06-01 |
上海松江 浏览:407 |
千龙网 浏览:566 2022-05-23 |
澎湃新闻 浏览:345 |
人民网 浏览:336 2022-05-17 |
人民日报 浏览:1397 2022-03-21 |
360常识网 浏览:56 |
360常识网 浏览:87 |
360常识网 浏览:52 |
新华视点 浏览:168 2021-07-06 |
畅享生活 浏览:311 2021-06-30 |
畅享生活 浏览:228 2021-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