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养生之道:先辨体质再选方法

来源:中医中药网
2022-04-27 17:04 点击:

一词,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养生之道,这与素来崇尚“治未病”有关。

《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中医防重于治;金、元四大家之首的更明确提出把养生的地位置于治疗之上,防病于未然。

尤其近年来,慢性疾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四分之三的人群受到亚健康的困扰,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医疗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看

中医养生首先辨清体质,再对症施治。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人营养过剩,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致神不守内扰乱脏腑,耗血伤精,或招致疾病,或使人早衰,正是中医所讲气阴两虚、火旺。如肺病、冠心病、肾病、慢性肝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胃病、手术后及患者等多为阴虚型,亚健康人群多为气虚型,其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咽喉干涩、鼻腔偏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而不畅,舌苔偏少、面色潮红、眼睛干涩、睡眠质量差等。

夏季的炎热天气还会加重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症状,所谓“暑伤气,热伤阴”,所以一般认为夏天不宜进补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夏季不但需补气滋阴,而且是除病祛邪的最佳时机,但要施补得当。

二、选方法

中医认为气虚、阴虚型选择“清补养生”最为适宜,即先清除体内毒素、油腻,全身通畅之后再滋阴补气,补五脏虚劳。尤其根据现代人的体质,清补更是平衡调补的首选。

现代人为什么应该遵循清补养生的理念呢?一方面是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隐患所致,平时吃的东西或许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长此以往会使体内毒素堆积;另一方面是个人生活习惯所致,常大鱼大肉,大量饮酒、吸烟等伤及阴液及正气所造成。此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容易心情郁结,诱发疾病,特别是40岁左右的中青年人群。

朱丹溪认为,“阴虚难治,易补”。中医将气、血、精、津液归为阴,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全靠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而脏腑经络功能的正常活动又依赖于气、血、精、津液,但人体内血、精、津液最易耗损,久而久之阴虚,导致脏腑无法正常工作,百病滋生;凡年长体弱、重病久病者,必归为阴虚或气阴两虚;所以滋阴补气乃治病强身之根本。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6
畅享生活 浏览:39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50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45 2025-03-20
科技日报 浏览:149 2025-03-13
扬子晚报 浏览:197 2025-02-25
扬子晚报 浏览:238 2025-02-20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浏览:128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226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243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232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64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192 2025-02-06
畅享生活 浏览:60 2025-01-21
畅享生活 浏览:42 2025-01-21
畅享生活 浏览:42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