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临潼考古发现两千年前的“牛肉制品”
来源:畅享生活
2012-10-05 08:10 点击:
2012-10-05 08:10 点击:
新华网西安9月29日电(记者冯国)经科学检测,考古专家日前正式确认在西安临潼两千年前古墓中出土的“肉制品”属于黄牛,其年代应当是目前保留下来且经过科学研究确定的最早的“牛肉制品”。
动物考古学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胡松梅说:“一件青铜敦中满满的都是,虽然大部分碳化了,但有小部分保存下来,有的好似风干一般,一根一根的肉丝很明显。它应当是保留下来的年代最早的牛肉制品。当然,如今得出这个结论,也不全靠眼看,更是经过了科研仪器的检测。”
2009年到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临潼的高速公路、铁路项目,先后两次在临潼区湾李村进行考古发掘,牛肉就是在一座战国晚期的古墓里发现的。
专家介绍,这是一座被盗扰的古墓,虽然墓主人尸骨基本无存,但幸运的是盛放牛肉的铜敦和一件铜壶却逃过了劫难。直径20多厘米的铜敦造型优美,纹路精致,就像两个小鼎上下合扣,其内则是满满一“盆”牛肉。
同批发掘的墓葬中许多都有动物陪葬,包括绵羊、狗、猪、黄牛、山羊、鸡等,绝大多数肉质都已腐烂,只留下骨骼。据悉,那个时代,流行用动物陪葬,这些随葬品用来反映墓主的生前生活。
古墓中保存下动物肉本不稀奇,但是这些牛肉为何经过两千年后,仍能“满满地”存在于器具之中呢?胡松梅说,鲜肉一般都会出现塌损,不可能经过两千年后仍将器具充满。最有可能的是,这些牛肉在放入之前经过处理,譬如腊肉、风干等,在失去部分水分后就不容易再缩水,才有如今看到的满满的状态。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中国新闻网 浏览:325 |
中国新闻网 浏览:308 |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252 2022-06-16 |
陕西都市快报 浏览:301 |
华声在线 浏览:1172 2022-04-15 |
人民日报 浏览:759 2022-04-02 |
光明日报 浏览:584 2022-04-02 |
人民网 浏览:896 2022-01-07 |
畅享生活 浏览:317 2019-12-29 |
畅享生活 浏览:169 2018-11-17 |
红网 浏览:221 2017-11-08 |
红网 浏览:202 2017-09-23 |
红网 浏览:176 2017-09-16 |
红网 浏览:150 2017-09-15 |
红网 浏览:187 2017-08-21 |
红网 浏览:242 2017-08-19 |
正义网 浏览:157 2017-08-14 |
长江网 浏览:201 2017-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