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半数野生鳄蜥栖息罗坑保护区(图)

来源:畅享生活
2013-06-09 22:06 点击:

绰号“木睡鱼”的鳄蜥。

该保护区晋级“国字号” 鳄蜥与恐龙同寿现已能人工繁育野外放归

韶关市曲江区政府昨日向记者通报,曲江罗坑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通过国务院审定,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韶关自车八岭、南岭、丹霞山成功申报并晋升后的第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国务院公布的最新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广东唯一上榜的保护区。

文/图记者卜瑜 通讯员方勇

“活化石”鳄蜥与恐龙“同寿”

据介绍,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鳄蜥是有“活化石”之称的世界珍稀物种,仅分布在我国广西、广东和越南安图自然保护区等极少数区域中。尽管它与恐龙“同寿”,已逾1.9亿年“高龄”,但它被人类发现仅仅有80多年历史。

1928年,有生物考察队首次在广西发现鳄蜥这一物种。2002年,科研人员在韶关罗坑发现百姓们所称的“落水狗”便是极其珍稀的鳄蜥,这是广东首次发现。2004年,国家林业局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普查,发现当时中国野生鳄蜥仅有1000条左右,而曲江罗坑自然保护区内就生存着约240条野生鳄蜥。

目前,罗坑保护区的鳄蜥野生种群已经壮大至约500~600条,约占全国野生鳄蜥种群数量的50%,这是目前国内已知最大的鳄蜥野生种群,该保护区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鳄蜥野生种群栖息地。

人工繁育鳄蜥野外放归初步成功

1998年12月,罗坑自然保护区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地处曲江区罗坑镇,总面积18813.6公顷。保护区主要对野生鳄蜥种群的分布、数量、生态习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已连续多年人工繁育鳄蜥获得成功,并于2010年成功繁育出子二代鳄蜥。目前,保护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鳄蜥人工饲养繁育基地。

工作人员说,由于之前人类对鳄蜥的习性并不了解,因此保护区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索中进行。

在人工繁育鳄蜥取得成功后,2009年、2012年保护区分别成功进行了鳄蜥野外放归活动。其中,2012年一次放归鳄蜥达60条。从鳄蜥放归监测情况看,放归的鳄蜥适应性较好,在栖息地上能正常生存栖息,可以说鳄蜥放归已获得初步成功。保护区目前仍在对放归的鳄蜥继续跟踪监测,为人工鳄蜥放归积累经验,从而扩大鳄蜥野外种群数量,确保这种珍稀“活化石”种群在原生地的持续增长增大。

记者观察

外形酷似“微缩版”鳄鱼

在罗坑鳄蜥保护区,记者看到多条长约30厘米的鳄蜥。只见它们头似蜥蜴,全身上下长满坚硬的鳞甲,尾巴上满是棱角和横纹,酷似一条“微缩版”的鳄鱼。鳄蜥不仅在体型上而且在习性上兼有鳄鱼和蜥蜴的特点。它喜欢栖息于水质优良的溪谷树丛里,擅长游泳和潜水,经常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捉昆虫、蝌蚪之类的小动物为食。

探秘鳄蜥

懒洋洋的“活化石”会“诈死”

鳄蜥的最大特点是“懒”。科研人员发现,鳄蜥喜欢懒洋洋地长时间蛰伏于小溪上方的绿叶丛中睡大觉,因此当地群众称它为“落水狗”、“木睡鱼”、“大睡蛇”,所以很容易被人类或者天敌抓到。

但“懒鳄蜥”也有逃生“绝招”,它一旦发现被擒便会“诈死”。无论你如何将其身体摆来弄去,它都一动不动仿佛死尸一样。一旦发现“诈死”无效,鳄蜥也会奋起攻击。当地农民说,一旦被鳄蜥咬住之后很难让它松嘴。研究人员也发现,这些懒洋洋的小家伙有时也会互相攻击,咬断同类指趾、尾巴的行为都曾有过发现。而鳄蜥的尾巴如果被其他动物咬住不放,它又会如蜥蜴一般猛地将尾巴挣断落荒而逃,而新尾巴很快又会长出来。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浏览:390 2024-06-07
北京商报 浏览:314 2024-04-25
畅享生活 浏览:672 2023-03-22
畅享生活 浏览:299 2022-08-18
畅享生活 浏览:357 2022-07-28
畅享生活 浏览:295 2022-07-06
畅享生活 浏览:310 2022-06-20
科技日报 浏览:309 2022-06-02
360常识网 浏览:33
360常识网 浏览:38 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