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鲁阳
2020-11-04 13:11 点击: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强,文化必须强。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首次明确,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鼓舞人心的目标,凝聚起亿万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优秀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广受欢迎,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繁荣发展,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加以推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文化是重要内容;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看,文化是重要支点;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看,文化是重要因素;从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看,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打开文化建设新局面,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凝魂筑魄,为民族复兴蓄势添力。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注重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领域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文化自信之所以成为新时代中国砥砺前进的响亮号角,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无论是繁荣发展文化产业,还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论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还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正确导向。只有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能不断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今日之中国,向前的每一步都在开创历史。积极健康的文化导向,繁荣发展的文化局面,不仅是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因文化自信的渊源深厚、文化发展的多姿多彩、文明程度的与日俱进而充满底气和力量。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浏览:127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383 2024-04-17
畅享生活 浏览:589 2023-10-16
畅享生活 浏览:558 2023-10-13
畅享生活 浏览:496 2023-08-22
畅享生活 浏览:594 2023-07-25
畅享生活 浏览:1838 2023-06-20
畅享生活 浏览:983 2023-06-09
畅享生活 浏览:423 2023-04-18
畅享生活 浏览:454 2022-12-26
畅享生活 浏览:483 2022-12-26
畅享生活 浏览:280 2022-10-27
畅享生活 浏览:905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