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峰:养生骗局屡试不爽,健康教育“短板” 该补齐了
2018-11-13 13:11 点击:
“为什么得癌症,因为是酸性体质;如果常吃碱性食物,就会健康长寿,远离疾病。”类似这样的宣传,可能很多人都听过,并且还信以为真,有的人甚至奉若神明。然而,一个惊天的消息传来。 据媒体报道,这个所谓“人体酸碱理论”的创始人罗伯特欧阳近日因为自己的这一理论被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决赔付给一癌症患者1.05亿美元。巨额赔付后面意味着惊天骗局,原来这个神奇的酸碱体质理论不过是一个漂亮的肥皂泡(2018年11月9日光明日报)。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根据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18%(2018年9月27日 新华网)。看到这二则新闻,笔者不禁呼吁:养生骗局屡试不爽,健康教育“短板” 该补齐了!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健康意识。为什么居民的慢性病发病率常年来居高不下?为什么少数市民随地乱吐痰、在禁烟场所吸烟等不卫生习惯难以改变?为什么癌症患者相信“人体酸碱理论” ?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健康意识有关系,与缺乏对“伪科学”作出审慎判断的能力有关系。
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而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只有14.18% ,即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只有14.18人了解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的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行为。从来是“大道不畅”,方才有“小道必猖”。 “人体酸碱理论”等“伪科学” 猖獗的源头,还是在养生刚需或者病急乱投医上。如广西来宾就发生患者轻信“汗蒸”可以治癌、导致高温高热而休克身亡的事件。
靠辟谣能解决部分问题,但辟谣本身无法在养生刚需和疾病防治上一劳永逸。一言以蔽之,要让人们远离“伪科学”,还是要从“关怀式科普”做起。有效的办法就是要补齐健康教育这块“短板”,引导居民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让人们远离“伪科学”。去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给我们带了个好头。同时,各地各单位都应该履行好健康教育职责,通过设立健康教育阵地,开办健康知识讲座,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相关公共机构应当提供更多的义务科普,建立层层设立的科学防火墙,来堵住“伪科学”的入口。老百姓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第一责任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健康素养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要坚持用科学方法,辨识清楚“伪科学”的危害,摒弃掉一切违背科学的陋习。只有全民健康素养提高了,“汗蒸” 治癌夺命等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家常菜 浏览:209 |
人民日报 浏览:243 2024-08-10 |
中国新闻网 浏览:338 2024-06-19 |
《中国新闻》报 浏览:325 2024-06-11 |
北京商报 浏览:314 2024-04-25 |
光明网-《光明日报》 浏览:337 2024-04-22 |
新华网 浏览:291 |
科技日报 浏览:247 2024-01-11 |
北京晚报 浏览:207 2023-12-18 |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484 2023-08-28 |
央广网 浏览:277 2023-08-02 |
长沙晚报 浏览:334 2023-06-21 |
中国新闻网 浏览:432 |
中国青年报 浏览:449 2023-03-27 |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313 2022-12-26 |
畅享生活 浏览:341 2022-12-26 |
北京青年报 浏览:439 2022-09-06 |
39健康网 浏览: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