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小草”是所有“善行者”的代号
2017-10-26 08:10 点击:
从2002年开始,每年11月17日前后,一封装有2万元钱、署名为“农民的儿子兰小草”的信封都会被人交到温州市慈善总会或者温州晚报记者袁寿省的手上。15年来,大家只知道捐赠者叫“兰小草”,其余一概不知,就连市里授予“兰小草”荣誉称号,颁奖时都不知道该颁给谁。(10月24日《北京青年报》)
真相或会迟到,但绝不缺席,隐善了15年之久的“兰小草”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可惜,真相的到来总是充满残酷,刚刚的相识却伴随着永远的别离。年仅48岁的“兰小草”给妻儿留下最后一句话“一定要多做公益事……”之后,因病去世,让得知真相的公众不忍感伤,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宁可让这个谜团永远成谜。
其实,做善事很简单,我们每天都可以从媒体上,甚至身边看到各种各样的善行义举,但是,愿意持之以恒,一辈子坚持做善事的人并不多。“兰小草”用他短暂的一生给我们每个人都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持之以恒做好事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有善心、有善念,善行可以成为一种习惯。
他的“善”让人不禁想起了雷锋同志,同样的默默奉献,尽自己绵薄之力为需要关怀、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尽管他很平凡,但他的精神却无比崇高,他用15年的坚持诠释了“善”字的真谛,那就是,不图名利的付出、不求回报的行动。
当然,并不是说“兰小草”的“隐善”就比一些常见的“显善”高贵。事实上,不管隐善也好、显善也罢,都是“善”的一种,其本质皆是以助人为目的的无私付出。只不过,有的被报道、有的没被报道,但殊途同归,只要达到最终的目的,都值得人学习、受人敬仰。
毋庸讳言,在当下,有不少人打着“做善事”的名义,却干着“假慈善”的勾当。如凉山“伪慈善”直播、“善心汇”特大传销案,河北希望小学“诈捐”事件等等,都是在践踏公众对于“善”的憧憬与期盼,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德与良知。
所幸,还有很多像“兰小草”一样的“真善”坚守者,为我们守住了慈善的底线,让我们还敢相信“善”,还敢奉献“爱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对新时代最美好的礼赞,更是对时代精神最响亮的回应。
我们相信,尽管村医“兰小草”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一定会激励更多的、各行各业的“兰小草”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更相信,“兰小草”绝不是一个人,而是新时代所有“善行者”的代号,他们是时代精神的缩影,更是时代精神的标杆。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减肥ing 浏览:215 |
减肥ing 浏览:260 |
春雨医生 浏览:111 |
减肥ing 浏览:231 |
360常识网 浏览:90 |
畅享生活 浏览:271 2020-03-09 |
法制日报 作者:舒锐 浏览:140 2017-09-15 |
社会频道 浏览:170 |
新华网 浏览:124 2017-08-18 |
畅享生活 浏览:187 |
畅享生活 浏览:221 |
畅享生活 浏览:227 |
畅享生活 浏览:148 2014-01-13 |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6 |
畅享生活 浏览:36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8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0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4 2025-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