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抬车救人,“抬举”了人性之善
2017-09-16 12:09 点击:
13日17点35分左右,一辆公交车在华丰路石桥路口由北向东左转弯时,与一名行人发生碰撞。由于行人被卷入公交车的前保险杠下,如移动车辆或把人拖出来可能造成二次伤害,驾驶员马上拨打了120。当时正值下班高峰,公交车边围了上百人,驾驶员、乘客、行人等五六十人合力抬起车辆,并从附近汽车修理店借来千斤顶将车顶住,将受伤男子救出送医。(9月15日 澎湃新闻)
数十个乘客、路人合力抬车救人,足见“路人冷漠”只是刻板印象而已。就在同一天,澎湃新闻网还报道了《小学生校门口被强行抱走,女校长趴引擎盖拦车》《海南“冒雨为老人撑伞”协警:老人摔倒迟迟没爬起怕他扛不住》等十余则“正能量”新闻。其中,《轿车撞电动车孕妇受伤,小伙组织众人抬车救人》《5岁男童落水,8旬老人3次潜水施救》《广西两龄童头卡4楼防盗网身体悬空,退役武警爬楼托举》《柳州男子打球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几名医生冲上前实施抢救》《15岁贵州女孩因贫辍学,一面之缘的杭州小伙助其重返课堂》《95岁老人离家十多小时被送回,女儿:想找好心人道谢》等六则均为“路人”见义勇为的“暖闻”。而在现实生活中,敬业奉献、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身边“好人”更是普遍存在。
可是,人们往往因为个别负面新闻而形成刻板印象,习惯性地感叹“世风日下”“路人冷漠”,这说到底是“坏消息综合症”的表现。
在网络信息海洋中,那些负面的内容更能引起广泛转载和评论,网民通过分享这些负面消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患上了“坏消息综合症”。此症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形成正向舆论压力,倒逼问题的解决,比如人们对“徐玉玉案”“李文星案”的齐声谴责,倒逼有关部门加大了打击电信诈骗和传销活动的力度。但也有可能固化人们的负面情绪,导致他们不能客观、辩证看待问题。比如,自“小悦悦事件”以来,“路人冷漠”已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他们不仅看不到“路人热心”才是社会主流,反而在这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道德幻觉中加入“冷漠路人”的行列。
“众人抬车救人”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多“抬手”,多做“举手之劳”的小事、好事,才能“抬举”人性之善,驱走“路人冷漠”的寒意,并且治愈非理性的“坏消息综合症”,让正能量充盈每个人的心灵和社会的每个角落。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澎湃新闻 浏览:266 |
畅享生活 浏览:240 2018-07-25 |
长江网 浏览:300 2017-08-28 |
畅享生活 浏览:141 |
畅享生活 浏览:116 |
畅享生活 浏览:212 |
畅享生活 浏览:182 |
畅享生活 浏览:187 2013-05-22 |
畅享生活 浏览:222 2013-05-15 |
畅享生活 浏览:123 |
畅享生活 浏览:262 |
畅享生活 浏览:128 |
畅享生活 浏览:173 |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6 |
畅享生活 浏览:36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8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0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4 2025-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