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陪诊师,让“孤独就诊”者不再孤独
2021-08-17 10:08 点击:
职业陪诊师顾名思义,即为客户提供就医陪同服务。“陪诊不仅仅是排队挂号、帮忙拿药、陪着看病这么简单,陪诊提供的是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因为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接触的都是需要照顾的人,如果不投入感情是不可能做好的。” “陪诊师”这一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生病住院,看病需要做很多检查,一趟流程下来好人也会吃不消。2019年,中国有8亿人次去医院就诊,单是北京,就有超过800万的外地患者,面对疾病时的焦虑、窘迫和无助,仅是想到去人头攒动的大医院里挂号、排队、走流程都够让人头疼。职业陪诊师的出现,为大家解决了让人头疼的问题。
最初的时候大多数人并不看好,并嘲讽其操作本质上与黄牛一般无二。然而,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说,职业陪诊师是在用心帮助他们解决挂号难、看病难这一棘手问题,并弥补因家人不在身边陪同而产生的孤独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医院纷纷采用智能化医疗服务。虽提高了效率,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却是增加了他们求医的难度。职业就诊师的存在,无疑是给老人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挂号、候诊、就诊、开处方、取药全程陪同或是代劳,以最大效率完成看病流程。
职业陪诊师与黄牛有本质上的区别,这是一个有温度的职业,除了陪伴、协同病人完成看病流程,令病人最为感触的应是职业陪诊师用心陪伴所带来的满足感。缺少子女陪伴的老人、在外漂泊打工的年轻人,生病了不仅要拖着疲惫难受的身体跑上跑下,还要忍受精神上的孤独感,焦虑、窘迫和无助的情绪更是折磨着病人的身心。对于老人而言,职业陪诊师弥补了子女不在身边的遗憾;对于年轻人而言,职业陪诊师给予了他们身在他乡的安全感,即使什么都不做,陪在他们身边都是一种安慰。
职业陪诊师是一项有前景的职业。要想将这一行业规模扩大,首先,一定要改变社会上单一的职业偏见,提升民众对职业陪诊师的接受度。其次是加快整治黄牛、医托钻空子,冒充陪诊师谋取不当利益的市场乱象。最后要完善相关陪诊平台建设,提高职业陪诊师综合素质,政府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此类新兴就业方式,并制定相关规则规范行业有序发展。职业陪诊师让很多孤独者在生病的同时,不但能得到帮助,更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247 2022-11-14 |
新华网 浏览:293 2022-08-19 |
钱江晚报 浏览:280 2022-06-08 |
北京青年报 浏览:536 |
人民日报 浏览:403 |
360常识网 浏览:70 |
360常识网 浏览:57 |
360常识网 浏览:43 |
360常识网 浏览:54 |
360常识网 浏览:52 |
360常识网 浏览:50 |
360常识网 浏览:55 |
360常识网 浏览:43 |
360常识网 浏览:64 |
360常识网 浏览:54 |
360常识网 浏览:47 |
360常识网 浏览:60 |
360常识网 浏览: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