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不只是“鬼节”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3-08-30 14:08 点击:

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尽管这个节日有着浓厚的道、佛两教色彩,但中元节的最初来源,却带有深刻的儒家印迹。

关于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很可能是源于一个祭祖的节日,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古者岁四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古人在农历孟秋七月作物成熟时,奉上新收获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谷物粮食,谓之“秋尝”,又称“荐新”“尝新”,即秋天让祖先尝新之意。

原先“秋尝”祭祖的时间并不一定是在七月十五,后来由于佛教和道教的介入,才固定在此日。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巴利语中的乌兰波纳。“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后来“盂兰盆”衍生为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佛教这个节日大多是在寺庙集体做盆供祭祀。魏晋南北朝之后,这个节日就随着佛教的普及开始广泛流行。

几乎在同一时期,道教也将七月十五作为节日命名为“中元”。在道教世界里,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是天、地、水“三元”。形成道教信仰的神即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分别主管赐福、赦罪、解厄事宜,其诞辰分别为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是为“三元日”。

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日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已经故去的祖先会在中元日回人间,看望子孙后代,其他孤魂野鬼也会出来捣乱。中元节被称为“鬼节”,正是由此而来。

人们为免遭不测,要在中元节祭祀祖先,燃烧纸钱,既表达孝心,也给孤魂野鬼些许安慰,换取人间生活安宁。道教地官赦罪信仰,遂演变为中元节祭祖孝亲的节俗。

中元节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缩影,这个过程以魏晋为起点, 隋唐时达到鼎盛,出现了儒家秋尝、佛教盂兰、道教中元并行的奇异景象。

《唐会要》载:“(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十三日敕:七月十五日前后各一日,宜准旧例休假。”七月十五日有三天休假,此为盂兰盆节的日子,宫廷对该节日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史籍留下的诸多记载也证明唐后期此节普遍施行于民间。如陈元初《忆长安·七月》云:“绣毂金鞍无限,游人处处归迟。”诗文描述了节日狂欢的场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其繁华喧嚣以至于游人归迟。唐以后,这个节日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从宗教走向民俗,节日色彩趋近清明节。

文/本报记者 陈品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360常识网 浏览:49
360常识网 浏览:39
畅享生活 浏览:763 2021-08-24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4
畅享生活 浏览:34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46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39 2025-03-20
科技日报 浏览:143 2025-03-13
扬子晚报 浏览:191 2025-02-25
扬子晚报 浏览:237 2025-02-20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浏览:125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224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239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229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59 2025-02-20
畅享生活 浏览:184 2025-02-06